瓦尔德内尔

【乒器观察】内置纤维与外置纤维,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发布时间:2020-05-14   点击:0次    
字号:

发现装备新鲜资讯,尽在每周乒器观察~

自打进了新塑料球时代,反手胶皮的更替便成了一种趋势。原来反手用T64的国手,纷纷改用T05来强化持球和旋转,再后期多数又改成D05,因为有了更高的指向性和威胁性。

当然,另外的一部分国手则用低度数的粘性国套,比如狂飚3或狂飚8,来强化反手位的旋转值和控制力,尽管牺牲了一点速度。同样,正手位也有了相似的诉求,所以接踵而来的,是日韩选手正手也用上了蓝海绵狂飚3。

红双喜将蓝海绵的天极2推入市场。短粗的颗粒、颇具摩擦力的胶面以及依旧时髦的蓝海绵,使得蓝天极在旋转和单板质量上,着实符合了时代需求。不过对于业余球友来说,打得轻松容易才好,发力门槛高了,反而有点不适应。何况,天极2早已不知不觉中打下了太多“直板的烙印”。

蓝天极的推出其实是满足了球友很久以来的期盼,毕竟蓝海绵的狂飚3曾经那样红火。在2019这一年,市场上很多产品的推出与其说是基于品牌商的想法,倒不如说是被广大球友所启发。

除了蓝天极,还有国手的明星国套(度数与代言国手现用套胶一致);CS和ST手柄的日产VIS也是老早之前就被呼吁。ST柄的狂飚龙5和狂飚301亦是如此。

金标VIS今年依旧限量推出,评价喜忧参半。与市售版的VIS恰恰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演绎: 硬脆派和柔和派。

对于那些觉得原来的VIS硬挺了点,想要更多控制力的选手,张继科ALC是一种选择,而金标VIS也是。碳素45的流行,以及若干男女国手用上了金标VIS,都说明了: 稳定全面的控制力和相持能力,可能比霸蛮的单板质量,更被迫切需要。

说到这点,许昕蓝标也是类似的原因,导致在职业赛场不够流行。不得不承认,许昕蓝标整体的大甜区和均衡度还是让人印象深刻,配合许昕本人的发力,更是锦上添花。许昕今年取得的成绩也可见一斑。不过碳素45明显比它更容易驾驭。

尤其对于业余来说,许昕蓝标有一道发力门槛。突破了,则势大力沉;不然,中小力量并不显得那么轻快。这是一支需要“硬”实力的球板。可能正因为如此,在直板的专业领域还不够“普及”。张继科ALC和狂飚301、龙5是更多直板选手的选择。

在今年,内置纤维也继续革新,变成了不同的风景线。红双喜将龙5改造成龙5X,大芯增厚0.5mm,强化了支撑力和一速的表现。蝴蝶把Innerforce ALC的拍头变圆,板面增大,成就了张本智和ALC。

无论是龙5X还是张本智和ALC,都说明了: 结构的微调,足以产生风格上足够的变化。而Innerforce系列,被众多国手级别青睐的不单单只有ALC,还有:原来用刘诗雯ZLF的,换成了Innerforce Layer ZLC;原来用Innerforce Layer ZLC,换上了更脆硬的阿波罗尼亚ZLC。“内力”的故事,仍然不会褪色。

同样是内置纤维,斯帝卡的核心碳素却不是为了“更给力、更带劲”而诞生。虽然依旧采用动力比桐木更澎湃的阿尤斯大芯,但力量感在核心碳素上面,比之TeXtreme系列,反而淡化了。碳纤的内置,更多是促成了手感的优化。

伊藤美诚差点在瑞典公开赛再度上演“三连击”,赢了王曼昱、孙颖莎。闭关出来的她,活生生是进化后的2.0版本。

比起她的日本队队友,在器材上她似乎更为专一: 全套的尼塔库武装,外置碳吉他+Moristo SP+G-1。

说到G-1,本身密集型的大颗粒就有利于近台封堵,再配合扎实的海绵,拍打起来可谓一番酸爽。

鉴于G-1的明星效应,其销量一度在日本国内位列前茅。不过其Super Thick厚度只有2.0mm,森园政崇和郑先知等选手更喜欢将其放在反手,对于国内习惯正手狂飚类粘套的球友来说,可能支撑力稍有不足。反手位的考虑,G-1又不易透,同系列主打轻便稳健风的C-1和S-1反而是更合适的选择。

乒乓器材
乒乓新闻
动作图解
乒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