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没想到能成为剑桥学生 7月20日奥运村开村
发布时间:2019-12-18
发布时间:2019-12-18
现在的邓亚萍已经完全演变为一名职业女性,作为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的副部长,同时也是奥运村部的新闻发言人,在她的工作日里,除了负责奥运村的具体工作,还要接受很多媒体的采访,向大众介绍和展现北京奥运村的方方面面,让大家更加贴近奥运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了。”近日,在布置简单的办公室里,邓亚萍接受记者专访时开了个玩笑。其实,面对世界上几乎所有最权威、最有知名度媒体的“轮番轰炸”,邓亚萍表现得不卑不亢,让外国媒体对这位昔日的奥运冠军刮目相看。
“村长”邓亚萍
奥运村预计在明年7月20日开村
“作为奥运村部的副部长,我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奥运村这边。”邓亚萍说,“奥运村的工作首先要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另外我们还要本着节俭办奥运和两个奥运会要同样精彩的标准来建设奥运村,我们的预开村时间在明年7月20日。”
公寓衣柜降低了挂衣杆的高度
邓亚萍说,由于要先后接待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两批不同的运动员,所以奥运村的建设首先要满足残疾人运动员的要求,要体现人性化,“这一点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考验。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节俭办奥运的政策。比如我们的家具,运动员公寓的家具我们首先要考虑残疾人运动员的需求。一般的衣柜里挂衣服的杆子比较高,如果我们这样安排,那么残疾人运动员肯定不能用,所以我们把挂衣杆的高度降低了。这样的小小改动会让残疾人运动员方便很多。”此外,把手被统一设计成U型。
节俭原则两个运动会家居相同
邓亚萍说,为运动员细心考虑的设计,在奥运村里处处都有体现。“两个运动会使用了相同的家居设施,光在家居这一项就能节省很多费用。”这样的细致工作都是经过一次次开会讨论后通过的。邓亚萍点评
相信这样的设计肯定会让运动员们来到奥运村后更有家的感觉,因为自己也是从运动员阶段过来的,所以非常清楚运动员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公寓。
“学者”邓亚萍
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剑桥学生
从清华到诺丁汉,再到剑桥大学,邓亚萍用自己的意志征服了一位又一位曾经教过她的老师。但是最被征服和感动的其实是她自己。“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成为剑桥的学生,我记得很清楚,我在英国时,有个香港的朋友,他的父母赶到剑桥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上,他和他的父母都非常激动,我当时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一名剑桥的学生啊,真是让人羡慕。’没想到,后来我居然也做到了,所以现在看来,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努力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读博期间被导师特批回国工作
进入剑桥后的邓亚萍开始研究奥林匹克品牌。在谈起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时,邓亚萍说,中国的体育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的企业对于
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技术研发力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学位的邓亚萍回到中国。面对媒体,她说:“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已经研究
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还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例批准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喜欢思考奥林匹克品牌问题
经过几年磨炼,现在的邓亚萍已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品牌的概念是广泛的,任何企业最终就是在做一种品牌,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品牌的忠诚度,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邓亚萍说,她喜欢思考这些问题,而且她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邓亚萍点评
可以说,申奥成功加速了中国企业与国际的接轨,也可以说,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会给所有中国企业好好上一课。
“榜样”邓亚萍
在运动场外为国家做点贡献
回想当年,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后,邓亚萍由中国奥委会推荐,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任命其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萨马兰奇先生帮助她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在国际体育领域发展。邓亚萍突然意识到,除了
乒乓球,她还应该在运动场之外为国家做贡献。过语言关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但那时的她也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是语言关。邓亚萍说,“我也有过很多痛苦的时候,那些日子,我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学习,不再过问任何事。刚开始时还找不到学习方法,特别头疼。但最终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觉得既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努力实现它,我不能让相信我的人们失望。”
正是这样的毅力让邓亚萍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从26个字母都写不全到现在非常流利地和外国记者交谈,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邓亚萍给了所有年轻人一个榜样。
希望年轻人有胸怀祖国的气度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邓亚萍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感恩这个词一直挂在她的嘴边,她说自己有今天,要感谢很多人,有很多老师和朋友给了她无私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她很难不断进步。“我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和我一样,学会感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胸怀祖国的气度,这不是空话,我们年轻的这一代人,身上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历史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挑起重担,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太多计较个人得失和暂时的荣辱,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大智若愚的气度。”
在邓亚萍眼里,不管你的人生是平淡无奇也好,是轰轰烈烈也罢,终究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那就是告诉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就像她在自己的论文里写的那样——从“小脚女人”到世界冠军,再到现在的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点评
我想,现在的年轻人也要有自己的目标,要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定位,这样才是真正与奥运精神相符合的。文/本报记者 苏珍珍摄影/本报记者 罗先明
新浪与奥运官方实时数据提供商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