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版“哈利-波特”--记香港乒乓球神童赵颂熙

发布时间:2019-12-18

  文/ 本刊记者 李美多 图/本刊记者 夏娃 李美多

  眼前这个正大口朵颐比萨的男孩,小眼睛、尖下巴、面容清秀,加上一副圆圆的眼镜,活生生一个哈利·波特。只是他手里拿的不是魔法棒,而是乒乓球拍。

  “哈利”今年14岁,在香港最好的中学——喇沙书院读初二。在学校,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虽然不会魔法,但他有自己的绝活,10岁时他就被称作香港的“乒乓神童”,他是香港最年轻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和胡锦涛主席打过乒乓球。

  前不久的寒冬腊月,“哈利”来到北京的先农坛体育馆,和北京乒乓球男队一起训练。几天后,他又带上了他的球拍、课本启程飞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

  这个香港的“哈利”有着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赵颂熙。

  不会煮方便面的“小江湖”

  和赵颂熙约在蒲黄榆地铁口的品奇比萨,晚上7点钟,他训练结束后。

  6点10分收到他的一条短信:“李姐姐,我训练结束了,洗完澡就去找您。”“没事,不着急,你注意别着凉。”他又回了一条客气的“谢谢您。”

  接下来的采访中,这孩子总会说:“谢谢,麻烦您。”很乖很有礼貌的样子。要不是亲眼看到他在球场上虎虎生威的样子,还真难把“乒乓高手”这样的字眼和眼前说话斯斯文文的小眼镜联系起来。

  “早上7点10分吃早饭,8点15分去训练,练到11点30分吃午饭,中午睡觉到2点45分继续训练,下午练到5点30分,或者6点。”这是赵颂熙在北京队的训练时间表。对于这样的生活,赵颂熙并不陌生,他第一次来到北京先农坛体育馆训练,是在2007年夏天,一练两个月,妈妈一直陪了两个月。与上次不同,这次爸爸妈妈把他安顿好就回香港了。在北京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

  晚上7点,当别的队员自由活动的时候,赵颂熙开始了他作为学生角色的“必修课”——学习。此次来京,赵颂熙又要呆上几个月。中间除了出去比赛,就是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其余时间都会在北京队训练。学校的功课就靠每天训练结束后的两小时自学,“老师每天会把课程课件通过网络传给我。”

  “都是新内容,会觉得难吗?”

  “不太难吧。”赵颂熙腼腆地笑了。

  “又是打球又是学习能吃得消吗?”

  “比在香港时轻松一些了,在这睡觉比较多。”除了开始几天有点不适应北京队每天6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之外,赵颂熙在北京的日子简单充实又快乐。到哪儿都有好人缘的他,很快和队友打成一片,没几天就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和冬天。由于训练量很大,“吃嘛嘛香”,他用刚从同屋那学来的还不太标准的北京话说。一会儿功夫,6块比萨被他消灭了。

  “打比赛期间也会看书吗?”“没事做的时候就看书咯。”这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枯燥的事情,在他眼里与其说是一种调剂,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从12岁起,他就频繁来往于世界各地打比赛,平均一两个月就得出去一趟。一站公开赛一个星期,如果赶上两站公开赛连着打,就有半个月的时间不在学校。奔波的日子里,没有整块儿的时间学习,他就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和比赛间隙看书。在他的安排下,打球和学习从未发生过冲突。而他的秘诀无非是:“在学校有时间就做功课,自己平时多一点温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扫一扫访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