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乒神:马龙发正手小三角+撕中路偏正手+卷拉直线空当

发布时间:2022-04-25

今天小编带大家学习一下反手衔接正手的进攻转换。今天我们主要看,马龙面对林高远强势的反手拧拉,采用中性过度的反手相持手段处理来球,通过声东击西的落点变化牵制对手,随后他又主动侧身衔接正手杀板,展现出了超强的落点和进攻意识,以及连续进攻的能力。



发球如何实现调动:把对方从反手位带到正手小三角


图中,马龙发侧旋球到对方的正手位小三角位置。这个发球主要以落点控制为主,马龙想通过较大范围的调动让对方知难而退,放弃反手拧拉的接发球手段。即便对方选择使用反手拧拉技术,也会由于大范围的移动而降低击球质量并丢失站位,从而便于自己组织后续的进攻。除此之外,马龙的发球动作十分协调,与还原动作无缝衔接,充分体现了流畅的技术特点。


林高远在被马龙调动的情况下,依然凭借手上超强的爆发力拧拉出了极高的质量。马龙面对压迫性较强的来球,采用中性过度手段,借力发力处理,保证回球的命中率。如图6,马龙在判断到对方使用反手拧拉处理接发球的时候,主动进行预判后撤调整,为后续的衔接争取了充足的击球空间,这个动作体现了他主动衔接的意识,以及反手良好的空间感觉。图10中,马龙经过预动后,随着来球节奏下压重心,由于来球的质量很高,所以他采用小动作引手的方式,完成了击球前的调整。





中性过度怎么限制对方:借力打到对方最难受的位置


马龙的预判起动只是后撤让位,但并没有找准最佳的击球点,如图10-11,他随着来球位置,通过转换双腿重心的方式,带动身体进行更为精准的找球调节。图11中,马龙在找球的同时,逐渐绷紧身体,顶住高质量的来球。他根据来球高度调节手的位置,使球板略微低于来球,便于自己在击球时能够从下向上托撕出合理的弧线。如图11-13,马龙使用身体架住来球,通过前臂和手腕向前上方的顶撕打足弧线长度。击球瞬间,他快速放松前臂,确保手腕的灵活性,并用完整的手腕动作向上调控出充足的弧线。

马龙的发球虽然没能限制住对手,但还是起到了调动的效果。他算准对方要保护自己的反手空当,所以在击球时一直观察着对方的站位和跑动,最终通过板形调节,把球撕到对方站位中路偏正手的追身落点上,别住了林高远的位置,成功通过落点调控限制了其下板球的击球质量。这板中性过度打落点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充分展现了马龙变化多端的技战术特点。


马龙在反手托撕之后,顺势侧身衔接正手连续进攻,整个过程看起来非常流畅,这要归功于他准确的预判。如图13-14,马龙在出手后根据效果,预判对方的质量和落点。他托撕的落点成功别住了对方的位置,缩小了对方的回球角度,所以他基本可以把林高远的球锁定在自己的反手半台。面对这种局面,马龙决定使用更具杀伤力的正手完成后续衔接,正所谓反手得势之后,要靠正手得分。


如何保证正手卷拉上台:发力时腰部要充分转动


如图14-15,马龙在对方击球前,进行预判式地侧身起动。他用右脚蹬地侧身,板形也转换到正手,使用开放式的正手站位进行衔接,体现了超前的连续进攻意识。除了先手利用托撕落点限制对方的回球角度外,马龙还在后手通过灵活的侧身调整动作,防范对方有可能打出的直线落点。图14-16中,马龙在侧身的时候没有急于踩实位置,而是随着球的节奏调控重心,手臂始终处于可调节的放松状态,使其能够随时扑向自己的正手空当。这种随球调整的方式保证了动作的灵活性,也是一种阅读比赛和防范危险的能力。当然,在连续快速的相持中敢于侧身,本身就是自信的体现。


马龙完成得分的侧身杀板非常舒展,展现了正手厚实的基本功底。如图16-19,马龙压实右脚重心,充分向后转腰让位,手臂协调配合,让足击球空间。图19-20中,他顶住来球,腰带手转动用力,手臂随着自己选择的击球点高度进行找球调整,做好击球准备。到图20-21时,马龙快速收臂,拉出充足弧线,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腰部一直在充分转动用力,并且在图21-22中通过向左完整的“拧转”带动手臂拉出更为刁钻的直线落点,显示出了他强烈的杀板意识以及强硬凶狠的一面。这板卷拉完全打穿了林高远的防线,堪称一板教科书式的正手得分。

扫一扫访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