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长胶的击球原则与“避转”的实际应用

发布时间:2022-05-08

很多成人选择“长胶”,原因之一是想减少因为对旋转的感性掌握而产生失误。但乒乓球是对抗运动,不止是不吃旋转就可以获胜的。这就引出了长胶打法的一个重要理论“避转”。说到这里有很多球友不禁要问“长胶不是要借转吗?怎么又要避转了?”这里讲的“避转”与“借转”并不矛盾,“借转”是利用长胶的反旋转特性进行旋转变化,从而扰乱对手的一种战术方法。“避转”则是提高长胶速度,弥补长胶在速度上的先天不足,同时回避长胶反旋转的特性,起到干扰对手的作用。

长胶的两个“避转”依据

在对旋转球的处理时,要想不吃球就要选择它的“弱转区”和“微转区”进行回击。也就是用球板接触来球的这两个区域,把球回击回去。相对长胶来讲,在某种条件下直接接触旋转轴上(弱转区、微转区),减少球在球拍上的停留时间,也就缩短了回球的时间。当然长胶要轻击才能降低球在球拍上的时间,所以很多时候长胶的“七分力”就要比发全力的速度更快,威胁更大。这也是长胶的“避转”依据之一。

以上旋发球为例,既有向上的力(上旋力)又有向前的力。怎样用长胶处理和应对这两种力?首先要观察对方触球时是摩擦多还是撞击多,如果是摩擦多,球在落到自己台面刚跳起时是向上的力为主要力,而向前的力是次要力。只要将球拍摆好角度,抢在来球刚跳起时,触球时放松握拍的手指,回去的球就又短又沉。

因为长胶的特点是控制力量小旋转弱的球时有优势,同样刚跳起的球旋转也是相比最高点时弱。很多球友要问:长胶不是处理不好不转球么?怎么又会对弱旋转控制好呢?在比赛时对方发的不转球都是长球,力量都很大所以处理起来很困难。像这种球一样要抢第一点,不要向前用力,要横向略向下的摩擦,触球后放松握拍的手指。这就是“避转”依据之二。

长胶的击球原则与“避转”实际应用

“第一点;刚跳起;小动作;轻发力”。是长胶击球的重要原则。“第一点”提高了回球的相对速度;“刚跳起”是利用来球的初始动能小、初始旋转弱,而长胶又有对小力量弱旋转控制好的特点,保障上台率相对回球弧线也低。“小动作”突然性强、还原快;“轻发力”利用小臂、手腕、手指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加快了动作完成的时间,迎合了长胶胶皮的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击球动作的“一致性”,弥补了长胶速度慢的不足。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减少了对方借力的机会。

在实战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手是右手横板双反,站在侧身位发下旋球,斜线大角度到右手直板长胶的反手,直板长胶在来球刚跳起时从右上方向左下侧挤后手腕略向内旋,将球回到对手的反手位。这时横板反手从左胸前迎来球向右前下方发力弹击,球应声下网。横板选手战后对直板正长反反的长胶选手说:“我会打长胶,我和别人打用这个套路十打九中。怎么到你这就下网了?你的长胶和别人不一样。”并又查看了对手的长胶

分析:对于众多乒乓球选手(包括专业选手)对长胶的反旋转特性,都是了解的。也都会在实战中采取“下旋发球,回手弹击,一击得分”这种模式,并且屡试不爽。这里的横板选手遇到这种情况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其实这正是长胶手采用了“避转”回球法,导致对手的失误。正常的反旋转模式是:下旋球用长胶回搓变为上旋或略带上旋的不转球,这种回球大多都是迎着旋转面的回球,这样就可以直接弹击或扣杀。但是,我们再重新的看一下长胶手的回球方式,并非长胶普通的回搓。

(1)长胶选手应用了“长胶的击球原则”在来球刚跳起时击球,来球的下旋力并没有完全释放,这时来球的向前向上的反弹力是主力,下旋力是次力。也就是说长胶的反旋转特性(或说弱点)未能充分体现。

(2)长胶选手应用了“避转”方法,回球时将球拍触球部位在来球的弱转区(旋转轴)上。手法类似对不转球的横向裹“磕”(或加转搓),长胶对不转球的加转搓或磕会出现弱下旋,尤其对于横向发力的挤搓和侧切,回去的球不走路会出现下旋特征。手腕内屈将球的回去路线确定到了斜线(哪来哪去)。横板的弹击下网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一旦长胶选手在比赛时有意应用了“避转”,或无意使用了“避转”原理。就会出现应该出现的“反旋转”特性而没出现,导致对手失误。这种情况发生后长胶的对手会对其他旁观者说到:“这都是什么球呀?”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旋转。我估计很多球友对此都有体会。

扫一扫访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