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反胶训练法(一)——怎样加强正手进攻能力》 直板反胶打法是我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在我国运动员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全国锦标赛中,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约占全体参赛运动员的21—26%。因此,如何面对欧洲弧圈球的巨大冲击,不断探索和创新直板反胶打法的发展方向与训练就成为国家队近年来训练与研究的重点之一。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国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如马林、闫森都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具备了与世界超一流选手抗衡的实力。但由于相持中的攻防转换能力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改变,因而从整个打法上讲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因此,这也是我们今后训练中必须重点解决的课题。 直板反胶打法的特点是积极主动,先发制人。主要以正手的大范围跑动进攻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这种打法的发展方向应摆脱传统的左推右攻和单面拉的模式,而建立一种全新的模式。 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正手的大范围跑动进攻是主体技术,也是这种打法员基本的能力。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尤为重要。2、反手位是推挡和反面技术相结合,反面技术的使用率要高于推挡。因此,必须掌握反面技术。3、必须掌握一至两套以上的好发球。实践证明,不管什么打法,没有一至两套好发球很难站住脚。直板打法更是如此。只有在前三板上占优势,才能和横板相抗衡。 总之,这种打法的技术风格是以前三板为中心,以正手进攻为主线,积极主动,先发制人。当然,其不足之处在于相持中攻防转换能力不如横板,而最终的解决办法还必须依靠反面技术来解决。 正手进攻是直板反胶打法的主要得分手段,正手进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在训练中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杀伤力的训练: 这是我国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特别是和韩国运动员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这与我们的训练方法有关。我们训练中很少进行大发力拉冲的训练,讲究板与板之间的衔接,因而动作的幅度相对较小,影响了力量的发挥。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大发力的训练,并在动作结构上注意用力的合理性。乒乓球是一项圆周运动,它是以身体的重心为圆心,以手臂和腰为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当半径突然缩短时,就获得加速度,使击球力量加大。因此,动作结构应该是用腰带动手臂向后转,手臂自然下沉,前臂与大臂之间的角度应在130度左右,击球时用腰带动手臂向前,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而发出最大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在击球时前臂与大臂之间一定要有角度的变化。马林刚进国家队时,我们首先着重解决他正手发力问题。在多球训练中,采用中台喂下旋高球,让马林尽量用最大的力量拉冲。每天保持10—15分钟,主要是训练在大动作拉冲时大臀和腰上的协调用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马林在拉球力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解决了正手发力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训练方法解决正手杀伤力比较有效。 2、抢冲两条底线下旋长球的训练 我国运动员普遍前三板球较好,特别是直板运动员的台内球更优于横板。因此,外国运动员在对付中国直板运动员时都是采用劈两条底线长球的战术。因而抢冲两条底线长球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对马林的训练中,主要采用了两种训练方法。一是在单球的发抢训练中,要求对方以劈两条底线长球为主,主要训练全台抢冲下旋球以及下一板球的衔接。在多球训练中采用一长一短的方法训练以侧身抢冲底线长球为主,配合抢冲正手位长球的能力。二是在多球训练时,注意加快长短球之间的衔接.加大训练难度。 3、反拉弧圈球的训练 反拉弧圈球是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比赛中被广泛运用。它包括上、下旋的反拉和远、中、近台的反拉、快带。反拉弧圈球的训练既可以在多球训练中单独进行,也可以揉到每个训练计划中去。反拉弧圈球的重点是注意在反拉时接触球的部位。一般的运动员在反拉弧圈球时都是接触球的中上部,容易造成下网或出界。从力学的原理来讲,当弧圈球接触球板时,给球板一个向下的力,同时还有一个通过球心的力,这两个力在接触球扳后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就是球的运行方向。对方拉过来的弧圈球旋转越强,向下的力就越大,通过球心的力就越小,那么球在接触球板后产生的向上的旋转就越强。反之,对方拉过来的球旋转越弱,向下的力就越小,通过球心的力就越大,球在接触球板后产生的向上的旋转就越小。因此,在反拉弧圈球时,只要我们自己的发力超过了球在接触球板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就比较容易掌握回球的运行方向。所以,反拉弧圈时,我们只要接触球的顶部,在自己发力的同时也借来球本身向前的力,球就能比较稳定的反拉过去。特别是在近台快速反拉弧圈球时,接触球的顶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球速太快,但球的旋转不强,摩擦不够就容易下网。 反拉弧圈球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首先反拉好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球,可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其次是近台的快速反拉、反带,可采用一点拉两点和多球的方法进行。再就是中远台的正手对拉。在反拉弧圈球的训练中,反拉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是训练的关键,只要这板球练好了,反拉上旋弧圈球就迎刃而解了。 4、抢冲半出台球的训练 这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术,在比赛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前三板的争抢。这也是体现直板反胶运动员“巧”的一个重要技术。抢冲半出台球的训练基本上采用多球训练的方法进行。在发多球时,要注意发球的质量,尽量做到球刚好出台一点点,和比赛的球相似。 直板反胶训练法(二)——精雕细琢前三板 一、发球的训练 直板反胶由于受到自身打法的限制,主要的得分手段体现在前三板上,而前三板又主要是靠发球抢攻得分。因此,发球尤如直板反胶打法的生命线,没有一至两套好发球就很难立足世界乒坛。从训练的角度看,从小培养运动员对发球的钻研精神和意识很重要,等进入省、市或国家队以后再想练就一手好发球就不容易了。在国家队,我们已经认识到发球的重要性,在训练中练发球的时间安排也不少,可是收效不大。发球好的运动员会不断地去钻研新的发球,而发球不好的运动员总认为自己对发球没感觉,怎么练也没用。其原因就在于要改变多少年形成的习惯和意识很难。因此,要想练好发球,必须从小抓起。这一点必须引起业余体校教练员的高度重视。 发球的种类很多,但近年来由于对发球的创新重视不够,运动员所掌握的发球越来越单调,基本上以左侧上、下旋、转不转为主。而且发球的旋转、落点变化也不够,很容易被对方适应。因此,在发球的训练中要提倡多样化,尽可能掌握与众不同的发球,特别要充分开发直板反面发球。刘国梁的反面发球,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转不转发球:目前欧洲运动员对接侧上、下旋的发球非常适应,但对接转不转发球却很差。因为随着接发球技术的发展,欧洲运动员喜欢采用侧身晃接的方法,侧旋球正好能借上力,而转不转球采用晃接的方法就容易下网或出界。因此,要提倡多练转不转发球。马林、闫森的转不转发球在对欧洲运动员的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发转不转球时,要注意落点的变化,比如正手近网短球、中路近网短球、反手小三角以及长球等等。 2、正手侧身发右侧旋到对手正手近网短球并配合反手底线长球:这两种发球目前被欧洲运动员广泛采用,而国内运动员现在能发这种球的不多,以至在国际比赛中我们的运动员在接这个发球时吃亏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和掌握这种发球。 3、直板反面发球:反面发球有两种方法,一是站在侧身位发对方正手近网短球、反手近网短球和直线长球。发出来的球是侧上、下旋球。二是站在反手位用反面发侧上、下旋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发球,外国运动员往往不太适应,效果较好。希望直板运动员都应该去钻研和掌握这种发球。由于发球的种类很多,以上谈的几种发球只是一种补充,使发球更加多样化。 4、右侧旋发球:目前这种发球已被欧洲大多数运动员所掌握,而中国运动员却发得不多,以致在比赛中吃亏不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种发球的训练和钻研。 在发球训练时,首先在意识上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要想使自己的发球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对方在接发球时找不到第一时间,尽量使对方在第二时间击球,从而使对方的回球速度减慢,旋转减弱,给自己的抢攻赢得时间。这就要求在练发球时,特别要注意落点的变化。只有将落点和旋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出最有威胁的发球。 二、发球抢攻的训练 发球抢攻的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球后的抢攻。二是第三、五板后的衔接。 1、发球后的抢攻训练主要强调落点、线路的变化和抢攻的质量。传统的发抢训练都是围绕着左半台进行,右半台只是起到牵制作用。随着技、战术的变化,比赛中从右半台发起抢攻的使用率越来越大。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1999年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上马林对瓦尔德内尔第四、五局的比赛中,马林的发球都是从老瓦的正手位突破而取得成功。在1999年日本公开赛决赛萨姆索诺夫对马林的比赛中,萨姆索诺夫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改变战术,发短球到马林正手位,由于马林接发球处理不好,被萨姆索诺夫抢冲得手而连输三局。因此,发抢训练必须加强发正手位短球后抢攻的训练,这是发抢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有反手位底线长球和小三角的牵制,接正手位近网短球时身体重心上不去,手在接触球时离身体很远,不好控制回球的落点,容易出机会被对方抢攻。 2、发球后第三、五板球的衔接是发抢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控制与反控制技术的发展,接发球经常采用摆短和晃、撇等方法来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因而给发抢带来更大的难度。在对方摆短和晃撇不能上手的情况下,这一板球的处理以及下一板球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使发球抢攻技术更加丰满,不仅能够直接进行发球抢攻,当对方控制时也能通过反控制再进行下一板的抢攻。 三、接发球及接发球抢玫的训练 接发球技术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每一个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直板反胶运动员来讲,接发球技术主要体现一个“细”宇,而这个“细”字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台内球的处理,主要是摆短和挑。接发球的摆短,最主要的环节是要抢到第一时间击球,在球刚刚起跳时就要击球。击球时身体重心前迎,用腰控制前臀,手腕在接触球的瞬间突然向下发力,和球往上跳的力形成合力。这样就使摆过去的球很转,使对方不敢轻易挑,只要对方回摆,就有机会抢冲。 2、封住半出台球,敢于抢冲。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很高的对半出台球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抢冲。因此,在接发球技术中敢于抢冲半出台球是关键,是训练的重点。比赛中处理摆短和抢拉半出台球时,在意识上要明确先是准备摆短,判断球出台时再收回手抢拉。如果先准备抢拉出台球,等判断球没有出台再去摆短,就没有第一时间了,摆短时就不容易控制球的弧线和落点,反而容易被对方抢攻。 3、接发球的落点意识。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更强调摆两个小三角短球的落点意识。 4、接发球以后与下一板的防守。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必须加强这个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它包括摆短以后的衔接、挑球以后的衔接、劈长以后的衔接、抢拉以后的衔接等等。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从正手突破的意识更加明确,接发球直接给正手位的球会越来越多。因此,接发球送对方正手位以后的防守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直板反胶训练法(三)——如何提高相持能力 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要提高相持能力,首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手进攻与相持球的关系 这是直板反胶打法的一对矛盾。目前直板反胶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正手全台单面拉为主,配合相持。这类打法由于正手的使用率高,在比赛中往往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给对手的压力很大,不足之处是相持和防守的能力相对差一些。马林、闫森属于这类打法。另一种是以近台相持球为主,配合侧身进攻。这类打法的相持和防守能力强,但正手的使用率不高,在比赛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关健时刻对对方的来球更是防不胜防。王飞、秦志戬、韩阳等就属于这类打法。因此,我提倡以培养第一种打法为主,在充分发挥正手进攻的前提下,提高相持能力和攻防转换能力,因为相持的目的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 ●正手与反面的关系 直板反面技术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已经成为直板反胶打法必须具备的重要技术。但是反面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新的矛盾,直板运动员往往会出现左来左打、右来右打的情况,像横板一样形成两面攻,这就失去了直板打法的特点。我认为反面技术的运用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条件,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以正手为主、反面为辅。 ●推挡与反面的关系 推挡是直板打法的传统技术,但随着反面技术的运用,推挡与反面技术在使用上发生了冲突。因此,必须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对推挡和反面技术的使用进行一些必要的规范,对什么样的球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处理,应该心中有数。比如,在对马林的训练中,对推挡和反面的运用进行了一些规范:第一板防弧圈用推挡,变直线用推挡,关键时刻的相持用推挡,第一板的防守用推挡(对方发力抢冲时)。相持中对方变线正手抢拉后回反手时用反面,第一板的防守用推挡后伺机转攻时用反面,推挡变直线后对方拉直线时用反面,相持中可以用反面进行相持,扑正手回反手时用反面。 推挡球的训练 上面提到对推挡球进行规范的几点,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训练。比如马林所运用的推挡已经不是传统的推挡技术,而是用“围”进行防守。传统的推挡技术在防弧圈和变直线时采用的是平挡或向前下方挤压,过去的球弧线往上走,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加力变线时容易下网或出界。而马林在第一板防弧圈时都采用了“围”的方法,效果很好。 “围”的特点是能够借上对方的力往前带,过去的球弧线低而且往前拱,给对方的连续进攻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把“围”斜线的特点运用到变直线上。过去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推挡不敢轻易变线,怕对方正手拉冲两条线防不住。而现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特别是对方反手拉起来的弧圈球用“围”的方法变线,稳定性强,过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关键时的相持球中也采用了“围”的方法,在比赛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用“围”的方法代替传统的推挡,只是根据马林的特点进行的一些尝试。每个运动员的特点不同,是否用“围”代替推挡,应视情况而定。提出这种方法,只是供大家参考,多一种思路。另外推挡训练中还必须加强切的训练,增加节奏的变化。特别是对轻拉和轻轻快撕过来的球切一板,效果很好。 反面技术的训练 反面技术的运用除了要掌握好“推挡和反面的关系”之外,在抢拉下旋球方面用得也比较多,特别是对方接发球侧身晃住反手位,自己侧不开身时,反面的抢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反面抢拉下旋球的训练中,一定要和侧身全台正手进攻结合起来,如果反面拉起来仅仅是为了进入相持,还是摆脱不了被动。抢拉下旋球时一定要注意把身体的重心放在右脚上,拉完球后顺势侧身,调整站位,重心仍然放在右脚上,准备下一板正手的全台抢拉。不要反面—拉就往中间站,形成相持。 在相持中运用反面技术的训练要注意从平挡开始,平挡是基础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快撕、弹打的变化。 在中台运用反面拉冲上旋球时要用中等力量,不要因急于发力而造成失误,反面拉的目的不是要把对方拉死,而是为正手进攻创造机会。 反面技术的使用要尽量做到合理,因而必须分清层次:1、对方发力抢拉,旋转强、能借上力的时候用推挡;2、当对方发不上力或平挡时,可采用反面快撕;3、当对方的拉球旋转强、弧线长时可用弹打;4、在快撕转弹打或直接弹打后下一板的衔接要用快撕,因为弹打后对方防过来的球不往前走,再连续弹打容易失误。另外,反面第一板抢拉下旋球后下一板反面的衔接要借力快撕,而不要发力拉,因为对方防过来的球速度很快,来不及拉手。如果要想连续发力拉,站位必须稍稍往后退一点;5、弹打或快撕以后一定要加强侧身。 相持中攻防转换的训练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直板反胶打法在与横板法的相持中,横板反面的快撕占据了主动,直板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样,如何进行相持以及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攻防转换,就成为直板反胶打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马林的训练中采取了三种办法:1. 摆速 这是直板反胶在对付横板反手快撕两条线时所体现出来的相持能力。由于目前横板在快撕直线时速度很快,要求马林在定点训练时意识上要跟上节奏,推一板马上准备正手。在定点训练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定点的快速封堵训练,正手位的击球要求到位、快速。这个训练计划在45届世乒赛以前练得不多,但在45届以后,横板选手(不管是中国运动员还是外国运动员)在同马林比赛时都采用了快撕直线的战术,马林也吃了不少亏,所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2.近台侧身快带 这个训练计划也是在45届世乒赛以后开始练。在马林与萨姆索诺夫的几次比赛中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对方反手快撕住马林反手,马林在没有办法摆脱的情况下,采用搏杀的办法侧身近台反拉,但是没有把握,失误很多。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我们提出了这个训练计划。这个技术在使用上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在对方球速非常快的情况下侧身反拉,过去的球只有速度没有力量,而且容易失去重心,对方一旦防过来下一扳衔接不上;第二是在对方快撕两条线的情况下侧身,需要很强的猜球能力。 因此,在训练中采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反复练习推一板后快速侧身,着重加强身体重心的调节,身体不要往后倒,而重心在击球后快速还原。同时注意击球点要在上升后期,击球时用腰控制手臂发力;二是在多球训练中让对方从下旋拉起,马林近台侧身反拉后扑正手。主要训练侧身时重心的调节以及下一板的衔接。从最近的训练来看效果不错,今后的问题是如何把训练和比赛中的运用揉到一起。 反面的反拉 这一点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谈过,在此就不在整述。 直板反胶训练法(四)——实用战术的训练 直板反胶打法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围绕如何发挥正手拉球的威力而进行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侧身抢冲下旋后扑正手时多拉斜线。扑正手以扑斜线为主,直线为辅,是为了争取形成正手斜线的对拉,再找机会拉直线。要想在比赛中运用这个战术,首先在心理上要相信自己正手的能力,敢于和对方比正手。 2、正手位抢拉下旋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这是直板反胶运动员很关键的—个技术。因为现在欧洲运动员对付直板反胶这种打法都是从正手位突破,主动给你正手,再防—板后进入相持。这种训练有两种方法,一是冲直线后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另一种是冲斜线后衔接正手拉直线,进入相持或正手全台抢拉。从马林同萨姆索诺夫、瓦尔德内尔、佩尔森比赛的情况来看,当对方搓马林正手位时,在能够发力冲的时候可以多冲直线或中路,位置不好的时候可以多拉斜线形成正手对拉。这种战术在比赛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推挡变直线后保正手反拉、反带直线。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不敢变直线,一是推挡加力变线容易失误;二是推挡变线没有质量又怕对方冲两条线防不住。在马林的训练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明明战术需要变线,就是不敢变。在这个战术训练中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变线的质量;二是变线后的防守。在马林的训练中首先解决变线的问题,由过去的推挡变直线改为“围”直线,提高了变线的质量和稳健性。变线后的防守也由过去的近台防守改为退半步防守,对方拉直线用反面平挡,对方拉正手就用正手反拉。但目前这个技术在比赛中很难运用,因为过去常年形成的意识是用推挡防守,推挡和正手的转换比较快,而用反面挡时,反面和正手的转换意识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因而在比赛中变直线后对方拉直线时,防守还是用推挡。我认为这个防守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要从小培养是能够掌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