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速成的16个不等式》读后谈“慢”

发布时间:2020-05-14

马凯旋教练在《弧圈速成的16个不等式》(见《乒乓世界》2006年11期)中有下面一段话:

  “其实无论弧圈、快攻还是搓球,除非是近台对攻球速非常快,或者打回头的球,通常击球时,引拍的速度都会慢于往前挥动的那一下,否则你的动作协调不了,一定是僵的。......先慢下来,反而是件好事。等你练到动作合理了,会交换重心了,再快起来,那是真快,而且会感觉快得非常舒服。假如一上来就只求快,不是建立在客观条件下的快,那是盲目的快,练到最后,你只能跟一个人练球了。为什么?因为你俩打熟了......把许多的问题都掩盖了。”

  马教练的文章,通读下来颇受启发。16个方面,若能逐一理解消化,用在练球上来,就能事半功倍。

  就上引一段话说点个人经历和随感。

  我近来在一个地方打球,其中有一个球友,据说已有40年的球龄,但完全是野路子;近台身子全然不动,就是以肩关节为轴,用胳膊杵或捅!哪里有什么引拍的动作!但他有一个固定的搭档,也是独臂翁(并非指残疾,而是动作仅限于胳膊之意),两人配合久矣,彼此太熟悉,尤其退台打起来回合很多,虽忽快忽慢,忽长忽短,忽左忽右,忽而暴抡,忽而轻调,极没条理,但就是难坏,像颇有功底的表演赛。外行人一看:打得真好!但只要和有功夫的人练球就没球了:一两下就掉球。和这种人也练不成球。他不引拍,球来了就杵一下,捅一下,球性极为怪异;有时快得很,你还接不住!不懂行的人还以为他的球很有杀伤力呢。要和他快对快吧,你也就和他一样不引拍了!一对鬼抽筋!但一开球,这类人就没戏!有一局竟是0:11!快而动作残缺,有何用哉!且学球40年,连重心转移和用腰都不会——悲夫!

  练球时相对而言引拍要慢于挥拍击球,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要从容体会。不能一味求快而压缩掉引拍的环节或径直以后拉手代之。以快压人,不动腰腿,就是再快又何益之有?有的球友练球时以快逞能,以抽搐方式击球,一板赶一板,以压倒对方而自得其乐,以为自己的功夫深厚,在我看来实属悖谬之歧路。一球友和人练球,不懂得移动重心,引拍不用腰,球来了纯粹是突然向后甩手,迎球挥拍再遽然往前甩。结果造成肌肉发紧,不自然地抽缩,整个人是一颠一耸的,连头发都颠簸起来了。这样靠甩手来引拍击球必然要甩动腕子,以致击球很不稳当。我指出他毛病,他还不太服气,认为我说的用腰、用重心引拍击球是“动作太大”,快速相持来不及。

  其实不仅要重视“慢引拍”,连手腕的外展也须慢才能体会。马凯旋说得好:在练弧圈发力时,“手腕要有一点外展的动作。(但)这一点,只有你拉得慢的时候才能练。即使在专业训练中,我们也不能用上旋球给孩子练这个技巧。注意,不是甩动的外展,而是在你引拍的过程中,手腕渐进式地打开到相应的角度上。......近台这样出去的球,也是中国选手的看家本领。你看国手的动作,看上去非常统一,哪个是甩着手腕去拉的?......你要把力量传到拍头上。怎么传?一定是靠手腕和手指。横板靠的是手腕和食指。直板靠什么?食指放松,拇指和中指辅助,中指往前顶多少、往上摩擦多少,这里面很有讲究,根据来球的不同,或者根据你想拉出不同的球而定。......要想找到这种感觉,第一你要循序渐进,第二一定是慢引拍练出来的。每一次的动作,希望大家都百分之百地去完成,再拉下一板。你的动作必须有个完整过程,还原要充分,拉出去也要充分。不能第一个球摆动百分之百、挥动百分之八十,为了下板更快,摆动百分之八十,挥动百分之六十……三个球之后,出球的质量可想而知,比赛再一紧张,再一打折扣……为什么业余选手击球质量不行?原因就在此,刚一上手慢节奏练的时候,动作完成得不充分,所以质量不够。这里也有内在感觉的问题,只有引拍和挥拍都是百分之百,才能体会到连续感。很多人为了追求摆速,忽略了动作的完整性。所以,陪练方的喂球也很关键,比你能掌握的速度快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足矣,不能推着你走,不能赶你。”可见练球时,陪练方喂球速度不能太快,主练方也不要唯快是求。总之练球是不能缺斤短两的,动作本身有它的技术要求,要讲究能“从容完成”——这又不是比赛抽羊角疯,看谁的动作抽搐得狠、痉挛得厉害。也只有这样,在比赛的非规则条件下击球,折扣才不至于打得太大。

作者:云中客 来源:小鱼儿

扫一扫访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