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荷的丈夫”,“波尔的师傅”,许增才的名字没有自己的妻子和徒弟响亮。由于他两面弧圈球打法属于欧洲打法,他长期在国家队当陪练,但是,靠着努力,他在人才云集的国家乒乓球队里,上演了一出从陪练到奥运正选的传奇经历,第一次让两面弧圈球打法走向了世界。
国家陪练“牺牲都是应该的”
1977年,许增才入选国家队。他练的是双面弧圈球,这在当时并非主流的打法。在那个年代里,
中国队的主力们练的大都是直板正胶打法,弧圈球属于欧洲惯用打法。国家队把许增才召入队中,更多的是让他充当陪练,在训练中扮演欧洲球员。“能进国家队已经代表一种能力。当陪练是国家队的需要,只能说,作为一名运动员,既然选择了这种打法,就要服从国家队的安排。在集体荣誉面前,个人的得失都是小事,牺牲都是应该的。”
奥运选拔 “我把握住了机会”
1987年,许增才第一次以球员身份参加国际比赛。1988年汉城奥运会,
乒乓球第一次被列为了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可以报3名男单选手。在提前一年的备战中,中国队初步锁定了2个人,江嘉良和陈龙灿毫无争议地入选,至于第3个名额,要通过选拔赛来定。1987年底,在日本举行了奥运会之前的选拔赛,中国队派出了滕义、许增才和惠钧出阵。“当时队里交代的任务是,要确保滕义拿到资格。”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内定”的滕义连小组都没能出线,而许增才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最后的冠军。不错的状态和良好的成绩,终于让中国乒乓球队下定决心,奥运会许增才上!
汉城遗憾 “我没那个命”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许增才在小组赛中,除了以2比3负于老瓦外均以3比0完胜其他6个对手,其中包括后来担任法国队主教练的比罗肖。
在16进8的比赛中,许增才碰到了韩国选手金琦泽。金琦泽采用的是直板生胶打法,由于对手凶狠的搏杀打法以及主场球迷压倒性的支持,许增才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以2比3惜败。
“还是太缺乏国际比赛的经验。也可能我没有那个命吧。”事隔将近20年,谈起当时的过程,许增才显得很无奈。
出国打球 “波尔是我徒弟”
在上世纪80年代,运动员到了25、26的年龄就算是高龄球员了,1988年打完奥运会后,28岁的许增才选择了退役后,出国打球。“先在瑞典待了4年,前两年,瓦尔德内尔几乎没赢过我,而我每年赢他两三次。”后来转战到德国打俱乐部联赛。1996至1998年赛季,他跟波尔在同一家俱乐部。“我刚到那家俱乐部时,波尔也就16、17岁,我打一号,他打四号。后来教练就有意识安排我跟波尔配双打,想让我带带他。实际上,我等于运动员兼教练,平时训练跟他对练,教他一些东西。”
现在,许增才仍一直与波尔保持联系,每次波尔来中国比赛,有时间他们都要聚一聚。
弧圈球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见习记者 陈燕/文 记者 陆乙鑫/图新浪与奥运官方实时数据提供商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