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世乒赛冠军团活动的第二天傍晚,何智丽应邀而至,刚刚从日本飞过来的她独自坐在南航明珠大酒店的大堂内。一会儿,老教练老队友们活动归来,一阵热情地寒暄。此刻,在这个集体中,她似乎不再独特。
一如既往的短发、高挑的运动员身材、稍显宽松的蓝色西装里套着淡紫色的毛衫,那是她喜爱的颜色。面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乒坛的世界冠军,我竟一时头脑发懵,木讷地叫了声“何老师”。她笑着点头,看着我手里的摄影包关切地问道:“很沉吧?”这是我与何智丽第一次面对面,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随和,与我小时候在电视里看到的她相去甚远。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冠军团所到之处她都是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她都会积极地配合。只是在问及过去时,她笑着避而不谈。毕竟,这么多年,该过去的都过去了。
这天上午,广州二月难得的好天气。约了何智丽的采访,想让她谈谈国际乒联出台的关于限制中国海外兵团决议的看法。“我们出去走走吧。”何智丽说。
“说实话,现在大家看球不是看你代表哪个国家,是看球打得精彩不精彩。国外选手再怎么样,也赢不了中国。因为技术、训练条件都差太多了……打球就得有激情,就得有观赏性。……话说回来,球打得好不好看,是以技术作保障。中国队员出去打,对当地的乒乓球发展还是有带动作用的……决议对中国乒乓球没什么影响,但是球员退役以后的出路肯定会受些影响。在国外,乒乓球作为健身运动不错,但是人家不把这个当饭吃。”
不知不觉走到了白云机场,采访也逐渐变成了随意的聊天。何智丽向我打听很多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现状。“国家队现在有多少人啊?他们是什么打法啊?教练都是谁啊?……刘诗雯?我知道。我看过她打球。” 因为逆光,我看不清她说这些话时的表情。
何智丽爱吃酸的,尤其是话梅。听说广州有个地方的话梅地道,她就坐出租车去买了两大兜。冠军团活动的那几天,大家手里都少不了她分发的话梅。“还不够酸。”她努了努嘴说。
“她是个直性子,对人也实在,认定你是她朋友,会200%对你好。”孙梅英(何智丽在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时的教练,已去世)的女儿姜小英这样评价何智丽。
世乒赛期间的108将活动,不是108将成员的何智丽特地赶到会场,是为了看望恩师杨瑞华。
身边也有一些人告诉我说喜欢何智丽,“喜欢她打球的气质。”
1994年,远嫁日本6年后,何智丽重登亚洲乒坛顶峰;在日本的最高规格乒乓球比赛——全日本选手权比赛中,她连续6次夺冠;她连续十几年任池田银行乒乓球俱乐部的总教练兼选手。2006年她还在打日本的甲级联赛。一个女子选手可以在两个国家取得如此多的佳绩,并将运动寿命延续到40岁以后,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很少代表日本队在国际上打团体赛,居多打的都是个人赛。我那么喜欢乒乓球,没有理由不打的。练球肯定是要比的啊,光练不比怎么能行。我能坚持这么多年,完全出于对乒乓球的喜爱。不管你打得怎么样,你始终还是中国人”
在全日本选手权的比赛中,曾有两场比赛非常吸引人。一是何智丽与李隽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决赛。二是何智丽与同样属龙、年龄小她两轮的福原爱的比赛。
“我希望人家也打得好,靠对方失误赢比赛,不光彩。现在我把乒乓球当成健身。平时教教球,比较轻松自在。”
“有没有想过办个乒乓球学校?”
“想过,不过暂时不想干。我现在要充分享受乒乓球带给我的快乐。当然我不会放弃这个想法,因为我太热爱乒乓球了。”
本刊记者 李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