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四夺世界杯男单冠军,拿遍了团体、单打和双打的金牌 ;王皓,将直板横打推向新高度,在世界杯和世乒赛上都曾称王。在横板当道的世界乒坛,他们为直板打法杀出一条血路,写下一段时代的传说。
马琳——史无前例的奥运会男子“金满贯”
2008年北京奥运会
马琳,被视为继郭跃华之后最有可能将直板反胶打法带到乒坛最高峰的选手,但是相比“四夺世界杯”的辉煌,球迷们更婉惜他在世乒赛单打决赛中的三次折戟,“无冕之王”之称也一度折射出了他职业生涯的命途多舛。
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第二次参加世乒赛单打的马琳连续击败了萨姆索诺夫、金择洙、瓦尔德内尔等世界好手,一举闯进了决赛。但是在决赛中,马琳没能再次上演奇迹,他和“老大哥”刘国梁苦战5盘以两分之差惜败,成为了刘国梁实现“大满贯”的最后一块背景布。落选悉尼奥运会后,马琳拿到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之后的两届世乒赛,他在单打比赛中分别输给了孔令辉和朱世赫。2004年雅典奥运会,被视为男单夺标最大热门的他,在1/8决赛中不敌瓦尔德内尔,爆出一大冷门。
进入北京奥运周期,中国男乒的队内竞争更加残酷,马琳一路走来更是如履薄冰。2005年,马琳在上海世乒赛男单比赛中先后被科贝尔、李廷祐逼到绝境,有惊无险地闯入决赛后,他在2比1领先、第四局9:7领先的情况下被王励勤逆转。下半年的全运会和世界杯,马琳又输给了此前胜多负少的王皓和波尔,竞技状态几乎跌到了低谷。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半决赛对阵东道主德国队,为中国队打头阵的马琳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波尔逆转。年末世界杯,处于“信任危机”中的马琳,在决赛中击败了王皓,第四次捧起世界杯,也刷新了此前由自己所保持的纪录。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马琳的各种技术几乎已经浑然天成,再一次闯进决赛的他确实也给卫冕冠军王励勤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在大比分3比1领先、第五局7:1领先的时候,马琳心态上的一丝波动让大好局面功亏一篑,王励勤4比3实现了逆转。
再次与圣·勃莱德杯失之交臂的马琳,其实距离巅峰只有非常微小的距离,而这最后一层“窗户纸”,在北京奥运会上终于被捅破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奥运会男团之争,马琳在半决赛3比2力克吴尚银,决赛3比1战胜波尔,为中国队啃下了最硬的两块“骨头”;男单,他半决赛战胜王励勤,决赛击败王皓,将男团、男单两枚金牌收入囊中。“犯过了所有的错”之后的马琳,终于抛掉所有的保守和侥幸心理,完成了最终的涅槃,他也藉此成为了唯一一个集男团、男单、男双三枚奥运金牌于一身的奥运会男子“金满贯”。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
北京奥运会后,无机时代来临,由于打法更靠近球台,马琳的技术状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且拿到了奥运会单打冠军后,他的境界明显高出一筹,这也让他在国乒“换血”的阵痛期中,扮演了一次“救世主”的角色。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最后时刻拿到团体名额的马琳,在男团决赛中独得两分,助队蝉联冠军。
之后,随着年龄增长以及新生代选手的成长,马琳在竞争中逐渐乏力。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在1/4决赛中输给了马龙,2012年团体赛虽然入选团体阵容,但是在决赛中也没能上场。2013年巴黎世乒赛,最后一次向大满贯发起冲击的马琳不敌松平健太,无缘单打奖牌,他和郝帅搭档拿到的一枚男双银牌,成为了马琳在世界舞台上留下的最后一块烙印。
2013年巴黎世乒赛
王皓——一部直拍横打的“演变史”
2003年巴黎奥运会
上世纪90年代,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在强调正手能力的同时,对反手技术的要求日趋增高,包括直板打法,刘国梁、马琳、阎森都开始在原来体系中融进了横打技术作为辅助进攻。直到王皓横空出世,直板反手才迎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王皓的职业生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关于“直拍横打”的技术进化论。
任何一种打法的完善都非一蹴而就,王皓和他的直拍横打也是如此。和之前的刘国梁、马琳、阎森通过直拍横打解决了反手位的上手问题相比,王皓又有突破,可以在反手位直接进行上旋球的对抗。但是由于过于依赖反手,王皓早期的正手能力未臻超一流,这也导致了他在自己的首个世界比赛——2003年巴黎世乒赛中意外输给了削球手陈卫星。一年后的雅典奥运会,他反手落点又被柳承敏“看死”,直接导致了男单金牌旁落。
北京奥运周期,王皓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蜕变之旅。2005年和2006年世界杯,他两度进入决赛,但是都在场面一度占优的情况下分别输给了波尔和马琳,2005年上海世乒赛和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上也没能实现突破,尤其是上海世乒赛,0比4就输给了丹麦选手梅兹。直到2007年世界杯,王皓终于打破了单打决赛的魔咒,直落4局击败了老对手柳承敏,拿到了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单打冠军。他在比赛中打出的强势反手,也将中国乒乓球的反手体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一次冲击单打冠军失利后,王皓在第二年的横滨世乒赛上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将速度、旋转、力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他成为了男单赛场上的最大赢家。决赛面对“正手强大无匹,反手足够稳健”的王励勤,王皓强势的两面进攻更像是不同时代技术较量的一次“降维打击”,4比0横扫对手,成为世界乒坛新的王者。
2009年横滨世乒赛
就在王皓攀上顶峰的同时,以马龙、张继科、许昕为代表的年轻力量迅速崛起,给他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张继科,凭借更加强势的反手以及更大范围的跑动能力,成为了王皓职业生涯后半段的“苦主”——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2011年世界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皓三次闯入决赛之后都倒在了张继科的拍下。
伦敦奥运会后,马龙在2012年世界杯上夺得冠军,拉开了“科龙时代”的幕布。完成了奥运会任务的王皓难得地有了一段时间的放松、休整。来到2013年巴黎世乒赛,王皓的表现又让人眼前一亮,他连续击败了闫安和马龙再度杀进男单决赛,虽然再一次输给了张继科,但是他也给对手制造了远超以往的压力。2014年东京世乒赛团体赛,承担着“传帮带”任务的王皓站好国手生涯的最后一班岗,之后正式退役。
2014年东京世乒赛
从2003年首次参加世乒赛、2004年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和奥运会单打亚军,到2014年再夺世乒赛团体金牌,王皓活跃在世界乒坛的十余年,堪称直拍横打的一步“演变史”。尤其是在无机时代之初,王皓的反手体系也为世界乒坛树立了新的技术风向标,在他之后,张继科、樊振东等新锐不断涌现,中国乒乓球的正反手进攻一体化逐渐成熟。包括横板在内的中国乒乓球反手技术体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由王皓开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