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规格
类型:快攻弧圈型相关评测
结构: 面材较厚的桧木,细腻莹白,纹理直而不乱,颇有从容不迫之势。仔细闻,确实有桧木清香。光滑洁白,不会有拉丝的顾虑。 结构三木两碳,这个就不罗嗦了。桧木比起一些板子的面材,可以算是厚了。碳层虽薄但很明显,桐木大芯较厚。 数显卡尺测量:厚度7.1,比我原先的TO还要厚0.1。 设计构思的猜想 我是这样猜想的:本来若仅是三木,因厚薄和木材特性不同,容易层次分明,因而对球的反馈有断层感。加碳如不当,则分寸更难把握。 单纯的用桧木,吃球固然不错,但是太容易打到碳层,反而易有突兀感。 所以应是在尝试和调整下,定下了桧木面材厚度,这是一个关键。 太薄了,吃球尚不充分,遇到碳层而反弹;太厚了,吃球深但打不到碳层,易显拖沓,深入大芯更是困难,无底劲支撑, 碳层太薄,没有速度,太厚,透不到大芯,没有底劲。 故此板结构设计非深思熟虑方成。 此板的设计,初衷应是桧+碳的联手,桧木适当的厚度能恰当的吃球――虽是碳板但吃球好柔和不失控制;碳层为吃球后提供一速,控制之余保持一定速度;大芯易透而最后,提供充足底劲。 个人瞎猜:之所以没有用软碳等,是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需保留一点杀伤力,不沦为中庸。 此板设计初衷,融合了吃球和一速、底劲以及控制,做得很好,可打上一句广告词:“温柔的暴力”。 实在无法形容了,想到老萨―――太极虎。
用后感想 原先用的板子,特点突出,拉球好的攻球弱,需要发力好,时间长了有比较费劲的感觉,在快速相持中,略显被动,过渡球质量不高。虽然有意弧圈打法,可是人家快攻的球很快,没等做完拉球动作,球就过去了。。。现在用V1的话,会有明显改善,因为快速而不失稳健,温柔而不失暴力,相持快速,可以周旋了。 总评 金星V1确实是无机时代的用心之作,弹性好,速度快,使得原先对于一些软五夹的印象发生转变,个人认为兼备EG和TO的一些优点,有TO的厚度(用过一块TO厚度7,这块V1厚度7.1),较快的出球速度,拉打皆宜;虽是碳板,控制很好,类似EG,但不同的是比较柔弹;吃球好,速度快而不失控制,攻球凌厉而有不失稳健,的确是很有特色的一支板子,独特的设计和结构、用材,是以此板特色鲜明,对使用者而言,适合弧快甚至快弧打法,平易近人好上手。 结尾 赞曰: 中华国球飞长虹, 银河璀璨傲苍穹 M、W、K、U、S显锋 金木水火土逞勇 无机一出撼群雄 金星飞渡更从容 博得长剑显本色 乒来乒往慰生平
掂球: 感觉是不一样的。手头有EG、马软碳、红黑等板子。贴上套胶后掂球,声音细细品味,还是有区别的:EG(老版黄标)声音略空但非无力,堂、堂之余,却又不发闷,科技木和大芯起了作用,说明此板脆中带韧。马软碳初听有空洞,盖因面材软薄吃球之故,而细听之余,却又脆而反弹有力,似有支撑,却是软碳之故。红黑与以上均不同,是整体的反馈,听音响亮,细听有少许的闷,说明柔中带钢,却有控制。 银河金星V1――深沉而有力,声音非空非闷,却又不是干脆洪亮。也许是透过桧木易灵敏的获得一定速度吧。
试打感受 穷人的配置:正手狂三39度,反手CJ8000内能42-44度,厚度均是2.2。 攻球: 速度很快,出球爽脆,声音响亮,虽然加碳,但并非不好控制。果然是比较适合无机时代的好板,快速而不失控制。 弹性很好速度快,的确适合无机时代。比一般的弧圈五夹快了一个档次。用惯了软五夹,需要一些适应。虽然速度快,但是柔和不失控制。 小球: 控制比较轻灵,技术好的话,失误很少,看准机会的攻,很有威胁,因为速度快,反应灵敏,对方不好回球,的确增加了威胁。摆短劈长比较亲切,容易上手,搓撇一板,球侧旋厉害,低、转、快,直奔对方正手大角。 推挡 轻松自如,控制好的话,很是得心应手,没有软板发不出力的感觉,轻松畅快。 挑打: 动作到位的话,挑打很有威胁,尤其是挑对手两个大角,突然性强,速度快,容易直接得分。即使对方接起,自己下一板可以衔接,创造机会。 拉球: 发力拉球,容易上台,一速很快,冲扎厉害。没有发力的沉重感,比较吃球并且出球,一般情况下不必发十分的力,球质就很好,由于弧线好,落点容易控制,由拉转打也比较好,拉打结合的不错。
中台拉冲,速度没有减弱,弧线弯而长,颇有凌厉冲破对手防线之感,连续性好,发力拉力量充沛。 也许是自身原因,落台后二速的感觉,没有马软碳的差异大,YE,马软等二速很出色,令对手不好防,斯的卡的红黑则是力道十足,沉重有力。因为大芯之故,拉球底劲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很少退到远台,故远台的表现不敢妄论。
搓球: 比较规矩,但是没有别扭难发力的感觉,控制很好,板子不会成为此技术上的瓶颈。 各种优点,首先应该得益于表面较厚的木曾桧吧,现在终于明白那么多人迷恋单桧了。。。 在技术动作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小球竟也很好,搓撇一板,快、低转,挑打十分爽快。搓球的时候感觉没有不好控制,不会贸然失误。
参考配置
正手狂三39度,反手CJ8000内能42-44度,厚度均是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