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单对比一下结构!
YE 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经担的五层纯木软板,弧圈和横打性能尤为突出!
马软碳 五木两碳碳层稍薄
马碳 也是五木两碳,碳层稍厚
从重量来讲:因本人习惯用重板,YE,马软碳,都是挑的85克左右的,感觉硬一点,厚实一点。而马碳则是随便拿了一个,也没注意重量。
三个板子的板型都是偏窄长,重心和其他底板相比略靠前,适合横打,而且如果把拉球的点找好,都可以很暴,当然是建立在发力正确的基础上的!
先说YE:YE是典型的五层软板,以轻薄,适合横打而出名,更凭籍众多明星使用者而身价倍增。本身板子是软而脆的手感,吃球!但却不是那种不出球的,某些朋友刚用YE还惊讶,出球不慢啊,但是这种比较脆的脱板感觉并不能造成球本身的浑厚力量,只能说是轻快,必须使用者的发力才可以的!拉球时感觉非常清晰,那种板子持球的感觉,和弹出一瞬间的感觉很容易体会到,至少我这块YE并不振手,不会造成球感的不清晰。在发球,台内搓,摆等技术重,也都能制造出比较低的球,旋转也不错!摆短相对容易,挑打要有一定技术才好运用自如,中远台拉球弧线不错,很容易出转球。暴冲也可以轻松的达到比较大的杀伤力。但攻球却有点欠缺,若发力不好,难有很快的速度,至少以我目前的水平,比较难办到!再说横打,这种板型的板子,确实是比较适合横打的。拍子重心考前,拍柄又比较细,手腕上很容易甩得开,把重心和甜区部分去触球,就很容易轻快的连续用横打进攻,有点轻型机枪进攻的感觉,推挡嘛,需要使用者的自身发力好,借力时是没什么话说,很容易的,至少不像OC那般震手还不出球,但自身加力推,则需要功力深厚,根基扎实!
再说马软碳:这款底板我感觉是这个系列里最好用的一块,至少是最适合我这种业余爱好者的,YE要求发力好,马碳要求手感好,能控得主他的暴力。而马软碳则不同,属于对使用者要求较低的底板,拉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感觉比YE还吃球,容易制造旋转,尤其是高吊的弧线和旋转,确实没的说,感觉好像就不是碳板,碳味比较淡。推挡比YE有加强,攻球也有加强。冲球的时候碳素的那种意味方显示出来,弧线比YE略平,但旋转却似乎并未因此而减弱,也不知是这款板子给我造成的错觉还是事实确实如此。中远台的力量要比YE出色得多了,但台内摆短却稍差,反拉,反带相对容易得多。横打也快,很顺手,但是撞击多的时候就显现出碳素的味道,需要手上加控制,方能把球控短。若说给板子打分,10分为满分的话,YE8.5,马软碳至少在9-9.5之间。当然这是对喜欢弧圈的人而言,如果是打中国式的传统快攻,那还是别选它!
最后说马碳:马碳的碳素韵味则难以掩饰,不论是轻打,轻带,推挡,发球,都能很明显的感觉到,那就是硬,球快!但并非不吃球,只是吃球时间比较短,要求拉球的时候摩擦迅速,时机准确。发球,搓球,都低且平,线路较长,摆短需要技术好,否则难处理的比较好。用它很容易劈长和挑打,推挡,撞击的感觉确实不俗,速度很快,力量也明显增大。但是摩擦时弧线低平,需要有一定的水平方能掌握,至少本人自认为不足以驾驭这块底板,不能用它制造比较强烈的旋转。这款板子的底劲也并不是上乘,能打8分吧,属于在中近台进攻的种类,但他在横打,弹击等技术上非常有优势,不仅速度快,而且有点沉重的感觉,令对手不好轻易的加力。属于特点突出的底板!
综合来说:如果YE是中庸派,兼容并包;那么马软碳就是全面而有创新,有些许藏在中庸背后的突出亮点;而马碳则是特点鲜明,攻击流畅而有力的利剑!对于业余球友,我还是推荐YE,和马软碳。而对于快攻较多的朋友,还是选择马碳吧,可能比较适合要球速度的打法!
最后再声明一下:
本人使用这几块底板时的配置是正手 G666 2.2MM 40°,反手STIGA INNOVA ULTRA LIGHT。超轻一诺王确实名副其实,只要板子贴上它,怎么都不会觉得重。本身底板的性能虽然不变,但对板子的感觉可能会因为个人的手感,发力结构,占位,球拍配置等因素产生不少差异。所以本人之评测,仅限于本人对此配置下的底板的感受,并不能以偏概全或者说代表大多数人的感觉。所以在大家选择的时候,本人言论仅供参考,当然也欢迎朋友们和我谈自己使用器材的感受!我非常乐意和大家交个朋友,论论器材,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