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已经快对铺天盖地的狂飚感到审美疲劳的时候,“天”边终于闪现了一道“极”光——天极问世。
就在马林和王皓拿定不来梅机票的同时,我们拿到了宝贵的天极样品——说宝贵,是因为当时天极成品的数量仅以十位计。
或许,现在你最想知道的是:天极与狂飚到底有什么不同?天极2与天极3又有多大的差异?天极2是否还像狂飚2那样高不可攀?在综合各方测试者填写的问卷数据和主观评论后,我们相信下面的结论能够回答你的疑问。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所有比较都是在狂飚和天极体系内相对而言的。“天极2VS狂飚2”、“天极3VS天极2”、“天极3VS狂飚3”,这三对PK者之间的差异是次第缩小的。而对这种差异的感受,也依赖于使用者自身的水平和打法,水平越高,对这种差异的体会将越明显。
天极2VS狂飚2
狂飚2就不是为一般人准备的,天极2就平民化得多,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控制起来会比狂飚2更容易,自己调节弧线的余地更大。两者都比较注重单板进攻的威力,弧线都相当低平且长,这是它们内在的相通之处,虽然狂飚2的球质更“重”、弧线更“贼”,但考虑到得分率首先要以命中率做保证,还是天极2更具亲和力。
天极3VS天极2
天极3更专注于连续、摩擦成分多的弧圈球。而天极2拉打皆宜:拉球时有着比天极3更低平、更长的弧线,能直达对方球台端线;直接用正手击打对方弧圈时也有着令人满意的稳定性,同理,反手推挡防守时也更容易把回球弧线控制低,把落点变得更刁钻。在处理台内球时,无论是搓、摆、劈长还是挑打,天极2的综合表现都更为出色。
如果说天极3是中近台快速弧圈的专家,是因为它有着连续的底气,所以能专心致志;那么天极2就是近中台的多面手,因为它的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板数结束战斗,所以必须有多种多样的得分方式。
天极3VS狂飚3
台内球性能半斤八两,但借力的稳定性天极3更佳,这尤其表现在小动作、中等力量、快速的主动进攻中,天极3的一体化感觉更强,更通透,因此连续性更好,感觉出手节奏稍快,更容易给对手形成密不透风的感觉,但由此而来的两个问题是:在中等力量以上,想进一步增加发力时,天极3有时令人感到意犹未尽,而狂飚3似乎更畅快淋漓,给人的发力空间更大,尤其在双方放慢节奏退至中远台比拼实力时,或在发球抢攻需要“一板过”时,狂飚3的球质更“重”,对方更难防守,当然,实际比赛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同时,天极3的控制,某种程度上是以调高弧线、增加弧线曲度为代价的,这样一来,主动进攻的质量就必须以出手速度(击球点早)为前提,少了在来球下降后期后发制人的可能性,而在防守时,弧线稍高的回球也更容易遭到高水平对手的连续攻击。
形象地说,天极3有如长剑,手腕一动,剑锋就到,对手“只感到胸前一凉”就已中招,发动时间短,更擅借力打力:而狂飚3更像大刀,不出手则已,出手必有刀风阵阵,愈发力愈快乐。当然,这种比较也是相对的,假如将狂飚3与狂飚2相比,狂飚3就更似剑非刀了。
既然我们的标题叫“天问”,自然免不了对天极的“严刑拷问”,因为对于天极和狂飚这样“本是同根生”的两兄弟,评测本身的意义或许不再那么强烈,毕竟对许多业余爱好者来说,两者在使用感受上恐怕并无质的差别,因此,我们更希望借此机会,让天极“从实招来”更多器材原理的细节。在仔细研究了红双喜公开的天极资料后,我们找到了若干切入点,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一点点剥开资料中的修饰部分,切入内在的实质,红双喜口风甚紧,在我们提交问题一个月后,才给出了下面的答复。避实就虚自是难免,如果你只关心产品的性能,那还是看我们前页的对比更直接,但如果你想更进一层,加深对器材与技术关联的了解,作为国手套胶最主要的提供者,红双喜多少还是贡献了一些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