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表。挖挖人性的虚荣之处,我敢说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所谓爱情,长相是第一关,长相不及格,一切免谈。请注意我说的是爱情,不是结婚对象。对器材来说,外观和品牌要放在一起说,也是一个道理,就是外在的好感。一块底板的外观设计你是否一看到就喜欢?它的品牌你是否喜欢、认可、觉得上档次?这就是一种直觉,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也许,你不喜欢的外表,却很适合你的打法,但你要知道,固定一块板子,不是因为好打就固定的,你水平越高,能拿起来打的板子就越多,板子各有优缺点,能固定下来是因为你找到了一个“止烧的理由”,或者说是种归属感,而外表不过关,是会影响这种归属感的。所以我找老婆也要找个够漂亮的,否则我自己都没有信心真的能爱她一生一世。我知道人是会老的,其实总的来说美女普遍要老得慢些。
二,手感喜好。手感类型也是一种“第一印象”,是你的手的直觉,而不是眼的直觉。刚拿到一块粘好的拍子颠球,你的感觉如何?我说的是配好的拍子,不是光板。我们估且用以下这些常见的感觉来区分:薄而韧,薄而刚,厚而韧,厚而刚,振手感有强有弱,整体形变有大有小,底劲有大有小,重心是靠拍尖还是靠拍柄,触球是脆还是肉,你喜欢什么样的柄形,拍肩是高还是低,手感敏锐度也不同,有的木纳有的敏感。我还自创了两个说法,酥麻,就像酥糖那样,松脆而易碎的,内在并不是实心,有些散,一口咬下去会逐层坍塌。对底板来说,酥是指力量通透感,麻是指恰到好处的振动强度。板身并不是非常刚硬扎实,有点儿空散,力量能迅速渗透到板身的各个角落,撞球的力量仿佛触电一样迅速穿透了板身,达到了球拍的另一面,我不把这叫“打透”,而叫“底板通透感”。麻是指舒适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和振动衰减速度,清晰而有力。简单来说酥麻是介于硬朗和空荡之间的感觉,既有力,又酥脆不实,味道复杂的菜就是好菜。器材如果不符合你的口味,就不会伴你走得太远。其实退一步说,打乒乓球有一种快感就是在触球的那一瞬间,其实很过瘾,很有吸弓l力,有时候兴高彩烈地去球馆甚至不是为了打赢谁,练哪项技术,而是为了体验新器材带来的那种前所未有的触球感。另外请注意,手感喜好固然要讲,但是并不代表手感好的板就能打好球,追求上台率才是第一位的,适合你的技术动作的、上台率最高的,不一定是你眼中手感最好的板子,在这种情况下宁愿牺牲手感喜好。比方说,在我眼里蝴蝶底板+绝配套胶以后手感好得一踏糊涂,但我知道那终究不是我的归宿。
三,打摩比例。快弧打法,弧快打法,其实是很笼统的说法,每个人的手法不同,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打”和“摩”的比例不同。打摩比例不光是人为的,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固有频率一样,我认为底板也有它固有的打摩比例。有些板子善击打,有些板子善薄摩,或者可以说不同的板子,有着它特有的打摩比例,符合它的打摩比例的时候,才能打出它的味道,打出它的最佳容错平衡点,即稳定性。不管是板子还是人,如果将打摩比例量化的话,可以用触球那一瞬间,球拍拍形与挥拍轨迹之间的夹角来衡量,0~90°,越小越摩,越大越打。估且把它叫做“打摩角度”,如果人习惯性的打摩角度与板自身所擅长的打摩角度基本相近,那就能打出很高的稳定性和威力来。像施碳、水谷、鸟系列、血浆套胶系列,就是极擅长击打的器材,打摩角度很大;YE、狂三等很容易吃住球,极擅长薄摩,纯击打反而不够理想,打摩角度很小;而纳米碳王、ZLC系列这种,就必须拉打结合,打透与摩擦兼备,才能打出它的味道。你得搞清楚你喜欢的打摩比例是什么样的,很多朋友说自己是弧圈打法,但你不一定会喜欢纯粹的摩擦,所以不要说OC和YE不好,也许不是它的问题,而是你不属于纯粹的弧圈打法。
四,脱板速度。脱板速度又可以说是出球速度,持球时间,这不是单指一块板的,而是配好胶之后的整体效果。套胶对脱板速度的快慢同样会有影响,这需要板和胶之间互相中和,以柔克刚,以刚克柔,达到平衡。这里面说深了还有一个底板与套胶的兼容性的问题,形变回弹是否能“步调一致”的问题。这些深奥问题就不是我这个水平能讲的了,但大家可以调节到一个舒服的持球时间,胶皮的黏性、海绵的硬度、底板面材硬度,底板的形变幅度都会对脱板速度产生影响,综合起作用。也许你喜欢弧圈板,但你不一定喜欢拖泥带水,空有弧线没有速度;也许你喜欢快攻板,但如果像女孩子的手,一碰它就飞,你也不爽。脱板速度对人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1)拉球稳定性。你的正手动作是跟你所用底板的脱板速度有关的,因为不同的脱板速度,你压拍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不能相匹配,球就上不了台。你用同样一个动作和拍形去拉球,脱板速度快的板,就会下网,持球时间长的板,就会出界。器材也影响着你的打法,脱板速度快的板,需要你快收小臂;持球时间长的板需要你抡开大臂压迫到形变极限。(2)弧线的长度。一般来说,脱板快的弧线偏短,持球长的弧线较长。当然这不是绝对,还跟底板弹性有关。也不足以跟某种打法挂勾,我主要只想提醒各位会有这种影响。总之,有时候你会感觉动作还没做完,力还没开始用,球就飞了;有时候你又会感觉球上有鼻涕,甩都甩不掉,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说白了也是个喜好问题,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你有一定的基础,动作有些固定,就会有自己喜欢的持球时间。很多朋友说想找个“吃球好”的板子,呵呵,我打包票你不会喜欢百分之百的“吃球”。
五,力量感。乒乓需要分析,分开解析,也需要化零为整,把一些纷繁的概念统一起来说,更易形成用以解决问题的体系。底板重量、重心、弹性、底劲,支撑力,海绵的扎实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底板的力道,构成“力量感”这个概念,不是击球后球的力量,而是你对球拍自身力量大小的一种感觉,发力时的淋漓感,我认为这也应该作为器材挑选的一条标准。其实这又是一种喜好,当你的打法和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就会形成某种特有的匹配,你对球拍的力量等级会有要求。比方说,一般来说,纯木五夹没什么力,但配上狂三就很有力量感,海绵扎实啊(40度以上),感觉拉出来的球势大力沉,这就叫力量感。再比如,普碳挺有力,但正手要是配个有机德套拉球,就会有点儿hold不住,还没开始用力呢,球就出去了,杀伤力反倒不足,但要是翻个面,拿它当反手(横拍),砸球!乖乖,给力啊。所以说外套薄摩也无力,打透了才有力量感,重锤也不是配什么皮都有力量。力量感有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浑厚有力的振手感,这种感觉可能来自底板,也可能来自套胶。每个人自身绝对力量不同,打乒乓发力习惯也不同,只要你发力时有淋漓尽致的感觉就好。这里面重量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有些板子拿起来像小勺,有些拿起来像大锤。你感觉重量合适且发力淋漓尽致的板子才是适合你的。这也是从某个角度诠释了为什么用惯碳板的用不了纯木,用惯纯木的不喜欢纤维板的原因。力量太大不行,力量太小同样不爽的。顺便说一句,对于还在打基础的朋友,宁可轻了弱了,不要重了弹了。
六,容错性。底板与套胶配合时,会构成一种容错性,容错性简单来说就是容忍你错误的能力,打比方说,你在比赛中,动作别扭时,光一个正手拉球你就可能会用20种不同的动作来拉,成功不成功不知道,只是说你的拉球动作变种只有20种,对于容错性好的板子,可能你的12种不同动作,都能上台,对于容错性不好的板子,可能只有6种动作能上台,板形、动作稍有偏差,球就要飞了。这时候你必须谨小慎微,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正确性上,不是极好的机会可能都不太敢上手去拉。每个人在不同水平阶段的要注意的事情是不同的,容错性好的板子就在于让你不必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动作上,而是放在球和战术上,什么动作啊、手感啊,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作准备的,都是条件反射,该攻就攻,别想太多,别扭也攻。我以前说过,容错性影响着你的自信心,自信心决定了你在比赛中敢不敢打。如果乒乓运动中接球全在计算之中,也挺无趣,要的就是像打反恐那样的七分技术,三分运气,敢冲敢开枪才有搞死人的可能,不开枪就一点儿成功的可能都没有。容错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弹性大小。一套器材如果对你来说弹性太大,那再好的容错性也体现不出来,所以还要因人而异,底板、套胶和人体绝对力量三者之间要有个平衡,互相中和,不能硬碰硬,对于打法风格已经非常定型的朋友,请注意,有很多朋友提到纤维板太弹的问题,如果你的动作、打法、发力终究不适合硬板或者纤维板,或者你自身属于肢体比较有力,也比较僵硬的人,你可能本来就不太适合硬弹板,这种情况下硬弹板的容错性对你没有意义,早晚会打回纯木。属于你身体的一部分,自然天长地久;不属于你身体的一部分,早晚会有排异。
七,打法风格。最后我再来说人们常常喜欢说的“符合自己的打法”,这方面我不多展开,您别偏差太远就行,明明习惯近台别搞个远台板,明明快攻打法别搞个地道的弧圈板,明明强攻风格别搞个防守相持板,明明控制型的风格别搞个暴力重型武器。发力不够集中的,慎用脱板太快的拍子;发力比较好的(尤其是出手很重控制能力却一般的朋友),慎用弹性太大或者弧线太长的拍子。
语言是可以交流的,感觉拿什么来传递?用语言?足够吗?大家在传递器材感受的时候,经常出现意见不统一,为什么?没有参照物,标准不统一。参照物必须建立在你已有的经验上,你学物理也必须有感官经验,否则也没法学。你器材玩得越多,参照物越多,就越容易听懂测评,了解其它没打过的器材。所以我鼓励大家小烧一圈,对器材的感觉我们真的没办法从零跟你讲。其实说老实话,浮云也多。我们要抓核心要害,摒弃不求甚解、附庸风雅的论调。抓住问题的本质,分清哪些是真知灼见,哪些是浮云。今天在这里我也想劝戒大家一下:第一,有些细节问题别太钻牛角尖,画素描要先勾轮廓再描细节,你轮廓勾好了吗?就开始描细节,我上面说的其实就等于是在帮您勾轮廓,大方向找准了再微调,一步一步来,否则细节问题纠结半天,你又突然换板,以前花的大米和表情都白费了。第二,有些说法真的是官方言论,书生腔调,有的朋友自己还没领会透彻就拿出来教导别人,反正这个事情是两面的,说起来也是助人为乐,但有时候也真是让人作呕。拜托大家能诚实的时候麻烦尽量诚实一点儿,我们以道听途说为耻,以提笔原创为荣。我相信更多的朋友会喜欢掏心窝子的原创,而不喜欢听那些耳朵都起茧子却又不知所云的论调。
怎样才能抓住本质,少走弯路呢?大家应该不难看出我的主张:顺其自然,自有天作之合,动物吸引,中庸之道,一切都有个度,你的天赋、手感和运动机能很多是与生俱来的,不必过分仿效他人,你要搞清楚你自已的各种各样的“喜好”。想要搞清楚,非试不可,试不一定要烧,烧不一定要花钱,花钱不一定要花很多,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满意,要是不按我说的做的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