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

蝴蝶inner alc实战测评及配胶建议

发布时间:2022-02-05   点击:0次    
字号:

蝴蝶IN ALC我打了半年多,之前打新老龙五,老龙五球质很好,控制也不错,但大板面影响台内转换,手柄太细拿捏有点费劲;新龙五大力量下固然球质很冲,但小力量下的龙五持球感稍差,比赛中不能每一板都充分发力,这让我有了换成IN ALC的冲动。

我的正手用的是普狂三39度,反手雷神TECH。IN ALC这块底板属于攻防均衡的板子,内置纤维不像外界说的有什么断档的情况出现,至少我没打出来。正手攻球的时候有一种崩弹感,很脆,打透后纤维给的支撑和力量都比较足,虽然速度较外置纤维结构的底板稍慢,但出球的质量丝毫不差,又转又稳。

之所以打 IN ALC,是因为它虽然不是那种强调一击必杀的板子,但本身的刚性不错,发力时候回弹也比较快,击打声音清脆,退台也不会感到发虚,有着相当强的力量,很扎实,并且手感和操控性让我非常满意。它在小力量和借力的情况下,持球感还算不错,属于那种球在拍子上点一下就走的感觉,这在反手顶大板和回弹弧圈球时非常轻松。



IN ALC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它不是属于那种强调进攻或者强调防守类型的球拍,很均衡,能将自己的所有技术充分的发挥,有几分是几分,不会带来特别的加成,这种稳定性非常可靠,在比赛中不会因个人状态或体力的消减而产生无谓的失误。

说完了IN ALC的特点,然后说一下手中这块IN ALC S。它首先在结构上就做出了改变,将IN ALC的力材阿尤斯换成了云杉,同时将淋巴面材也换成了较软的面材,增加持球感。它的厚度减薄,变成了6毫米以下,控制在5.5毫米左右,这就更加适合台内拧拉和弧圈球的技术发挥。

我的这块IN ALC S是86.5克,IN ALC是89克,IN ALC S的板面较别的底板的板面要小一圈,但是和IN ALC是一样的,都是157×150毫米。这种小板面带来的是整个底板的刚性变得更强,同时也更加便于台内的操控。IN ALC S手柄的拼花和IN ALC也是一样的,只是颜色有些不同,黑色配深蓝,更加稳重了些,标牌也相差仿佛,铭文上多了一个S。

实际打起来,这两个板子的特性可以说完全不同,可以用风格迥异来形容。

首先是操控性上,IN ALC S在台内的表现更加接近于纯木,或者说就是纯木,和IN ALC略带一点纤维的特性相比,搓球和控球更加柔和,不会有很突兀的现象。如果没看错的话,IN ALC S的面材是安哥利,属于那种YE的面材,那就不难解释这种良好触球感的由来。

其次是弧圈球上,IN ALC S的弧圈球非常转和顶。由于面材较软,中小力量下的拉球持球会有一种短暂的滞留,这种滞留感让球在拍子上的停留时间延长,弧线有些短。当大力拉球时,尤其是甩开膀子正反手两面轮,打透纤维层后的球质非常的冲和转,此时的容错率比IN ALC还要好,极易上台。

然后是击打,IN ALC S整体较IN ALC软,小力量击打威力似乎有些不足,但快带和借力击打还算令人满意,大力击打才会有着令人满意的速度和质量,比IN ALC要多耗费一点体力。

最后说一说手感和配胶,IN ALC S的手感很奇怪,不像是一块纤维板,更多的像一块纯木,即有着纯木球感和纤维速度的板子,它的弧圈球越发力越冲越顶,质量越高,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OC,EG,YE这样拥有超高质量弧圈球的底板,越发力越好使。这样软弹的底板并不难配胶,我配上39度狂三感觉有些软,估计配上40度可能会好些,能给底板带来更加强的弹力和出球速度。反手同样不能配太软的胶皮,以避免影响出球速度。我曾用天极360-37度作为反手,结果防守顶大板固然非常出色,但主动发力出球很肉,速度较慢,为了保证质量,手上需要比平时还要多的力量,打着很累。


乒乓器材
乒乓新闻
动作图解
乒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