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有技术的玩法,装备自然也有装备的玩法。无论是花钱买装备还是花钱请教练,都不存在“智商税”的说法,玩得开心就好。
我的球板是红双喜博芳碳X横板,两面弧打法,自身力量一般,请教如何配胶?
虽然说内置纤维几乎不挑胶皮,但是博芳碳系列整体手感还是偏硬的,虽然二代博芳碳X的手感要稍微柔和了一些,但仍然算是偏硬的内置纤维板。一般来说还是最好遵循硬板配软胶的搭配更为靠谱。力量一般的话,正手就先不推荐狂3了,首先推荐狂飚8或者729的奔腾2,容易打透,质量容易出来。
反手的话,还是建议上外套,选一些摩擦不错且好控球的即可,例如骄猛红V、优拉敏冲之类。一般来说这些入门级外套也足够打一阵,待技术体系丰满了再更换也不迟。
▲红双喜博芳碳X作为一款成交价在300元以内的球板,性价比极好。
请问张本智和SZLC和Inn ZLC在性能、特点上有什么差异?
别看都是内置ZLC,但其实中间差了10年多呢。Inn ZLC在无机伊始推出,因为还留有属于五夹时代的荣光,因此整个Innerforce系列所主打的都是“抓住球的感觉”,Inn ZLC自然也不例外,妥妥的易吃球、大形变的风格,但是又有了蝴蝶一贯的均衡性能以及还不错的刚性效果,在无机之初颇受追捧。
但随着40+的深入,球板的刚性需求被进一步放大,如今再看Inn ZLC,已经稍微有些偏软。所以张本智和SZLC虽然是内置结构,但并没有走Inn ZLC的老路子,张本SZLC的改动主要是为了迎合新时代的需求。首先,张本SZLC将球板的厚度大幅加厚,从Innerforce系列标准的5.8mm增加到了6.2mm左右,且将Innerforce系列标配的阿尤斯大芯换成了桐木,毕竟这种厚度再配阿尤斯可能就会太硬了,换成桐木芯能够很好的去平衡球板的整体振感。所以,张本SZLC在手感上与Inn ZLC区别很大,最典型的感受便是“整体形变”变成了“局部形变”,吃球感更集中,出球的紧凑感更好了一些。
如今在这两支球板中二选一的话,主要看自己的技术动作,倘若是引拍充分、节奏较慢的拉冲型打法,Inn ZLC会更适合。倘若是快速收臂,偏向摆速的打法,那张本SZLC会更合适。
我的球板是许昕蓝标,但是我是横板。从配胶上看,反手更适合狂飚还是T05?
因为许昕的缘故,大部分入手蓝标的球迷多为直板打法,其实蓝标的横板也确实不错。反手配胶由于板身刚性较强且弧线较长的缘故,配极硬以及极软的效果都不太好,T05算是中性胶皮可以较好的兼容,但是狂飚3一定建议上低度数,不建议超过37度。
从性能角度来说,蓝标搭配狂飚3的话,作战风格需要更为激进,因为狂飚3在小力量下的安定感以及大力量下的爆发力确实都非常不错,但是中等力量的反馈确实会显得不敏锐,倘若发力功底不够就会觉得回球显得很闷,出球的方向感也会有些模糊。搭配T05的话在进攻风格上更有多样化的优势,但是小球的安定感以及顶对方大板的稳定性不如狂飚3。具体怎么取舍,还是根据自己的作战风格来决定吧。
▲如果反手想上高品质狂飚,优先考虑省套版Neo狂飚37柔。
我是一名长胶选手,觉得目前的球拍防守容错率太低,我应该把胶皮海绵加厚一点,还是换一个软一点的底板?
先根据实际情况逐个分析下:长胶如果加厚海绵的话,控制力会提升很多,但怪异性就会有所下降;如果更换偏软的球板,也不一定能提升控制力,举个例子:OC够软了吧,但是由于形变效果突出所以球板太弹,一样不好控制。
不过根据许多老司机的经验,咱们对球板的适应力要远远大于胶皮,很多情况都是球板更换了,胶皮还是原先的,如果对目前胶皮的性能已经了如指掌的话,那么不建议更换海绵,还是更多考虑球板,当然还得根据实际需求,如果长胶为主,那么软点的球板最好,也不需要太弹,硬面五夹或者VPS系五夹都不错。如果还要配合反胶进攻,那就多考虑七夹板,例如CL、Swat Pow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