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拉弧圈球
发布时间:2020-05-14
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要求远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拉弧圈球就是特技之一。
1、正确握拍。拉球时大拇指压拍,食指稍微放松以便击球时根据球的旋转调整拍形,球拍后中指一定要顶拍(江加良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并拢于中指,并称此握法手指较为敏感),无名指也可辅助用力(李富荣是将无名指轻抵底板、郗恩庭则将无名指落在底板)。
注意:握拍不能握得太死(虎口卡得太深),握得太死就影响手腕的灵活性;也不能太松(虎口上移到拍柄的末尾),太松将影响拍型的稳定。
2、正确站位。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3、重心转换。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4、正确引拍。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余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绝对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但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应在170°间,即引拍的幅度要大,才能尽可能地增大挥拍的动作和半径。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①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运动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②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腋下夹一乒乓球即是克服此毛病。
5、正确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并有瞬间力透指尖之感),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让挥拍力量和速度达到最大,并于触球“瞬间”爆发,是拉弧圈的核心,万变不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6、板形与击球部位。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7、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击球点,一般在身体右侧面,约一臂的间距,当来球方向与迎拍方向成90°时,击球的中上部比较合适。这一点击球,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侧身拉时,首先要迅速移动步伐,取好侧身位置,还要在侧身击球过程中不断用跳步移动来调整击球位置。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球的下降前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8、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怎样拉正手侧旋弧圈球?
侧旋弧圈球的飞行弧线比前冲弧圈球高,但比加转弧圈球低,在空中向对手的右侧偏斜。由于球落台后急剧向右侧下滑落,因此侧旋弧圈球可以加大对手跑动的范围和回球的难度。此外,比赛中当本方位置不佳,不太适合发力拉、冲时,常用侧旋弧圈球作为过渡,因此它还有变化比赛节奏的作用。
正手拉侧旋弧圈球的技术要领是:
①站位与拉加转和前冲弧圈球时相似。引拍位置略低于前冲弧圈球,手腕放松。
②挥拍路线由后下方先向右侧前方,再向左前上方用力摩擦球。
③触球部位由右侧中部或中部偏下的位置向左侧上方摩擦。身体随势向左扭转,以加大侧旋的力量。
④击球后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板击球。
正手拉侧旋弧圈球时易犯的错误主要有:
①挥拍路线不对,没有向右侧的“兜”球动作,只是单纯向侧拉,因此球出手后侧旋不强。
②手腕不够放松,因此击球时,难以发挥手腕的鞭打作
对以上错误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明确侧旋弧圈球的挥拍路线和手腕动作在击球时的重要意义,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徒手挥拍练习或多球练习即可。
怎样拉正手加转弧圈球?
加转弧圈球的飞行弧线较高,速度较慢,但上旋性很强。由于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因此拉加转弧圈球不易失误,稳定性较高。正手加转弧圈球是对付强烈下旋来球的有力武器。此外,比赛中当自己位置不好或对方来球难度较大不利于抢攻时,也常常使用加转弧圈球作为过渡。
虽然加转弧圈球的运行速度较慢,但是球在落台后会急速下滑,如果对手不适应此技术的特点或没有控制好的拍面角度,常常会回出高球甚至直接出界。
正手拉加转弧圈球的技术要领是:
⑴站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引拍时,身体稍向右扭转,手臂自然下垂,手腕做内收动作,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下方。
⑵右脚掌内侧蹬地,伸膝,腰、髋向左上方转动,带动手臂从下向前向上迎球挥动。
⑶击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是在下降前期,拍面稍前倾,摩擦球的中部或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⑷发力的关键是球拍触球前动作要逐渐加快,到触球时达到最高速度。
⑸击球后迅速还原放松,准备下一板击球。
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易犯错误:
⑴经常拉漏。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向上发力过多,只追求尽可能“薄”的摩擦球而忽视了向前的撞击动作,导致拉漏。纠正办法是思想上要认识到“打摩结合”,以“摩”为主,才能做到既拉出强烈的上旋球,又不会拉漏球。二是由于动作不熟悉,稳定性不够,导致找不准击球点。解决方法是明确正确的击球点在身体的右侧前方,每次练习时加以注意即可。
⑵拉球时只用手臂发力,忽略腰、腿、髋等大关节或大肌肉群的配合,导致拉球很费力,但效果并不好。解决办法是首先要在思想上意识到拉弧圈球时大关节或大肌肉群的用力十分重要,之后对着镜子多做一些徒手的挥拍动作基本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