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

感知旋转,是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 | 业余启蒙

发布时间:2022-04-07   点击:0次    
字号:

前面几期我们着重从“培养球感”的角度为大家推荐了几种不需要球台的训练方式,其主要用途是希望大家可以在训练中增强对球的感知能力,建立上台击球的基础。此外,我们还为大家介绍了“徒手挥拍”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这里不妨再强调一下: 练习徒手挥拍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击球,建立合理的动作构架,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体会身体重心和各个部位的实际作用,为上台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徒手挥拍是一项长期性的训练科目,只要大家耐得住性子,把它视为日常运动的一部分,那么日积月累后,肯定能体会到徒手挥拍的显著功效。本篇我们为大家推介的内容仍然是以球台以外的功课为主,主题是乒乓球一项非常关键的动力因素——旋转。

通过接触球的不同位置,感知旋转

相比于其它隔网击球类项目来说,能够体现出乒乓球运动难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所具备的强旋转性。随着竞赛规则的变革,如今职业比赛的用球直径要比以往有所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动员击球的旋转系数,但对于一个初学爱好者来说,想要摸透乒乓球的旋转,并且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击球手法去制造或克制旋转,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

在业余比赛中,即便双方的击球速度再慢,每个回合也能演变出许多旋转变化,更不要说水平更高、对抗更激烈、击球速度更快的比赛了。很多基本功练得很好,平常正反手攻球能打很多板数的球友,一到比赛中连对方的发球关都过不了,根本没有多打几板的机会,这种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乏对来球旋转的判断能力。因此, 是否具备感知和处理旋转的能力,是检验一名爱好者能否从练习阶段步入到实战阶段的重要衡量标准,而搞不懂旋转,也确实很容易阻碍一名爱好者水平的提高。

理解乒乓球的旋转不是一两天就能攻克的难题,更不是光靠看和想就能实现自通的,当大家开始拿起球拍投身到这项运动中的时候,对旋转的感知练习就不能松懈。这里为大家推荐一种最简单的练习方式——通过击打球体的不同位置,观察出球运动轨迹,来理解旋转的规律。

让击球方式和出球效果不断匹配

我们可以把一个乒乓球用水平中心线(横轴)和竖直中心线(纵轴)来划分区域,当球拍接触到在横轴上方,会产生上旋;接触到横轴下方,会产生下旋;接触到纵轴的左边或右边,会分别产生左侧旋和右侧旋。击球的爆发力越强,摩擦得越充分,那么出球的旋转也会越强。大家可以用非持拍手将球稍稍抛起,在球下降时用持拍手击打不同的位置,然后观察球出去之后在地上的运行轨迹:如果球径直向前滚动,说明击球部位在纵轴偏上,即为上旋;如果球向前滚动后还可以往回走,说明击球部位在纵轴偏下,即为下旋;如果球在运行时向左右拐弯儿,说明接球部位在纵轴偏左或偏右,即带有侧旋。

相信大家在实践上述过程之后都能很快理解旋转是如何产生的,而这项练习更有意义的目的是通过找点和击球,为大家日后的发球练习打下一些基础。以下旋为例,接触球体的正下方,肯定要比接触侧下方制造的旋转更强;用十分力摩擦,肯定要比用七分力摩擦的旋转更强…… 大家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出去的球往哪儿走,走的速度如何,拐的程度如何等等,让击球方式和出球效果不断匹配对应,从而不断加深自己用什么手法制造出什么旋转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墙击球,借助墙的反弹作用来理解旋转。比如对墙打出一个下旋球,那么球碰到墙之后会有节奏的减缓,反弹回来的弧线也不如打到墙上的饱满。对墙打一个带有左侧旋的球,那么球还是会从左侧弹回来,而并非按照常规的线路向右侧反弹。这种方式有助于理解在实战中当我们制造不同旋转后,如果对方不加任何手法,只是像墙面一样平挡的话,回来的球大致是什么效果。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述我们所说的练习都是以反胶胶皮击球举例的,不包括颗粒胶击球的情况,因为颗粒胶击球的效果与反胶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需要单独涉猎

乒乓器材
乒乓新闻
动作图解
乒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