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

2001年的大阪,是王励勤的开始,却不是孔令辉的结束 | 十年常青

发布时间:2022-07-02   点击:0次    
字号:
上回说到中国乒坛 最早一代的“十年常青”前辈庄则栋、李富荣和张燮林 ,不过更为如今球迷所熟悉的国乒“常青”队员恐怕还要年轻一些。2001年大阪世乒赛,王励勤逆转击败孔令辉,由此开启了他的世乒赛男单三冠之旅,而交出接力棒的孔令辉也没有结束自己的夺金旅程。他们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职业生涯巅峰状态,称得上“十年常青”。

孔令辉——中国式横板的开创者

1995年天津世乒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在男单比赛中一骑绝尘,成为了世界乒坛第一个大满贯选手。这届奥运会后,时任主教练蔡振华派当时年仅16岁的孔令辉只身一人赴瑞典打球,学习欧洲乒乓球的精髓。

这一步为孔令辉后来驰骋世界乒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逐渐把中国乒乓球传统的近台速度和欧洲横板的中远台弧圈球有效地融为一体,由此开创了中国式横板技术体系。1995年天津世乒赛,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孔令辉就跻身团体阵容,中国队夺回斯韦思林杯之后,他在单打比赛中连续击败上届冠军盖亭、瑞典选手卡尔松以及队友丁松和刘国梁,捧起圣•勃莱德杯。同年世界杯,他在决赛中战胜德国名将罗斯科夫,获得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踌躇满志的孔令辉虽然和刘国梁搭档拿到了双打金牌,但是由于在单打比赛中负于金择洙,只能把“大满贯”的梦想放到了4年之后。期间,孔令辉又参加了两届世乒赛,但是都没能重现天津的辉煌,在单打比赛中分别输给了萨姆索诺夫和瓦尔德内尔。

随着悉尼奥运会临近,孔令辉开始有意识地借鉴了很多凶狠派打法的特点,即突出了正手,然后在技术比较全面的基础上靠相持实力取胜。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个技术上更趋完美的孔令辉出现了,他在半决赛中击败了佩尔森后,又在决赛战胜了瓦尔德内尔,成为了“小球时代”的最后王者。最后一球落地,孔令辉忘情地亲吻球衣上国旗的画面,也成为了万千球迷心中不朽的经典。

2000年悉尼奥运会

然而,横亘于“小球时代”和“大球时代”之间的这场悉尼盛宴,也成为了孔令辉职业生涯的一道分水岭。之后,国际乒联进行了各种规则的改变,孔令辉开始力不从心,尤其是球体变大,也让以衔接和相持能力著称的孔令辉竞争力开始下降,乒乓球运动进入了“以力制胜”的时代。

2001年大阪世乒赛,孔令辉在男团半决赛中输给了吴尚垠和金择洙,之后的男单比赛,他又在决赛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队友王励勤翻盘。两年后的巴黎世乒赛,孔令辉是中国男乒唯一一名进入男单4强的选手,在半决赛中他与奥地利选手施拉格一直僵持到决胜局12:12平,最终遗憾落败。这场失利也着实“伤了气”,随着王皓在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团体赛的强势崛起,孔令辉在雅典奥运会单打资格的残酷竞争中落选,仅搭档王皓参加了男双比赛。没曾想,孔令辉的雅典奥运之旅仅仅走了40分钟,男双首战不敌瓦尔德内尔/佩尔森。

2005年,世乒赛时隔十年再次来到中国,孔令辉搭档王皓在决赛中击败了波尔/许斯,拿到了上海世乒赛男双冠军,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11个世界冠军。2006年全国锦标赛,孔令辉在男单1/8决赛中输给了小将张继科,之后他宣布退役,一代乒乓王子的职业生涯就此落下了幕布。

2005年上海世乒赛

从1995年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到2005年上海世乒赛男双夺魁,孔令辉在世界大赛上的夺金历程整整跨越了十年,他也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个称得上是“常青树”的选手。而且他摘金夺银的这十年,是中国乒乓球从低谷中攀爬重回世界乒坛之巅,之后又终结了“多极格局”、迎来新一段盛世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孔令辉的成功影响了一代人,中国式横板打法已成为当今国家队的主流打法,与欧洲横板相比已经是后来居上。从这个意义来讲,孔令辉开创了一个时代。

王励勤——从“巡回赛先生”到“世乒赛先生”

2001年大阪世乒赛

1995年,在中国男乒打胜“翻身仗”的年份,年仅17岁的王励勤凭借全国锦标赛男单亚军的成绩进入国家队。身材高大、弧圈球势大力沉,兼有欧洲人不具备的速度和柔韧性,使王励勤很快成为重点培养对象。随后的几年他进步神速,在多站巡回赛上获得冠军,被冠以 “巡回赛先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大赛成绩不尽如人意:1997年世乒赛负于萨姆索诺夫,1999年世乒赛负于埃洛瓦。

因为大赛发挥不够稳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励勤落选单打,仅参加了男双比赛。全身心备战双打的王励勤终获成功,他和阎森在决赛中击败了刘国梁/孔令辉,“阎王”组合名噪一时。

悉尼奥运会后,乒乓球步入大球时代,“击球质量”逐渐成为了决定比赛结果的胜负手,“力量”上得天独厚的王励勤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和韧性,逐渐将“巡回赛先生”的称号进化为“世乒赛先生”。2001年大阪世乒赛,王励勤在单打决赛中逆转战胜了孔令辉,首次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4年之后的上海世乒赛,他击败了队友马琳再度称王;2007年,技术状态并不在巅峰期的王励勤上演奇迹,在1比3落后、第四局1:7落后的情况下上演逆转,再一次战胜马琳,第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由此追平了庄则栋创造的夺冠记录。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

除了世乒赛单打三冠,王励勤和阎森的男双、和郭跃搭档的混双也展现了惊人的统治力,他也是乒乓球历史上迄今为主唯一一个在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四个项目上全部实现了卫冕的中国运动员。

然而,在规格更高的奥运会上,王励勤一直没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夙愿。2004年雅典,身体状态和竞技状态都在巅峰的他,在半决赛中1比4输给了队友王皓;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一次杀进男单4强的他,又在半决赛中2比4不敌马琳。不过,他和马琳、王皓组成的“三驾马车”,以不失一盘的成绩拿到了奥运会史上首个乒乓球男团金牌。

北京奥运会后,无机时代到来,在力量和旋转削弱之后,王励勤之前独步天下的正手弧圈球逐渐风光不再,反手技战术体系已经大成的王皓开始树立了新的技术风向标。2009年横滨世乒赛,王励勤第四次闯进男单决赛,但是在和王皓的对决中全面落于下风,0比4输掉了比赛。不过,王励勤也藉此追平了郭跃华创造的“四进世乒赛单打决赛”的记录,“世乒赛先生”实至名归。

进入2010年,在直通莫斯科世乒赛选拔赛的最后一轮,王励勤在一场“生死战”中输给了马琳,自2000年吉隆坡世乒赛首次参加团体赛,时隔十年后第一次落选“五虎将”阵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仅参加了单打项目的王励勤在1/8决赛淘汰许昕之后,在1/4决赛中不敌张继科,这场失利也断送了王励勤竞争伦敦奥运会的最后机会。2013年巴黎世乒赛,王励勤分别和周雨、饶静文搭档参加了男双和混双项目,最终收获两枚铜牌。同年年底,王励勤宣布退役,为20年的国手生涯画上了句号。

2013年巴黎世乒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时任男队主教练刘国梁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中国队有常青树的话,只能是王励勤。确实如此,虽然从成绩上来讲,王励勤在无机时代并没能重现以往的辉煌,但是他依然是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标杆”,并凭借自己的能量加速了新一代核心的成长。包括在职业生涯末期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他在强手如林的团体赛中保持了全胜,并击败了张继科、樊振东等年轻选手,给“后辈们”好好地上了一课。

乒乓器材
乒乓新闻
动作图解
乒乓技术